用魅力汉字传播中国声音.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魅力汉字传播中国声音

用魅力汉字传播中国声音   【摘 要】 王悦欣的《汉字审美与文化传播》一书,从书法艺术的视角来观照汉字的美学旨趣,让人耳目一新。?书把汉字的审美与对外汉语传播结合起来,拓展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的视域;肯定了汉字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和凝聚中华民族中的积极作用;探索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提出汉语走向世界的具体对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出版价值 【关 键 词】汉字;审美;文化传播 【作者单位】罗大珍,绵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目前,国外开设中文课程的高校有2500余所,涉及100多个国家。在美国,汉语已是学习人数增加最快的外语。从2008年至今,美国规模最大的研讨汉语教学的会议――全美中文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了10届,成为整个北美地区规模最大、声势最盛的汉语言年度会议,这表明“汉语热”已在全球兴起。但是,“中国发展很精彩”的背后却存在 “中国声音传不开”的现实。传播中国声音需要在努力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基础上,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对外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构建我们的话语优势,实现国际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认同,必须积极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界有必要深度关注汉字及其对外传播的研究。王悦欣的《汉字审美与文化传播》从汉字审美的角度出发,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蕴,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路径。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汉字审美与文化传播》就是一本好书 一、从书法艺术的视角来观照汉字的美学旨趣 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把读的文本变为看的图式,极为关注空间的构成关系和形式美感。书法以造型为中心,强调形式的构成、关系的对比、章法的不固定。在书法艺术中,每一处空白、每一个点画都是整体造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每一件作品“或卷或舒,乍轻乍重”,都是各种造型元素在瞬息万变的互动中有机协调的结果。为了让汉字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成为一个品牌,成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汉字审美与文化传播》从书法艺术的视角来观照汉字的美学旨趣 该书着眼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意蕴,探讨了汉字的魅力及其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的作用。首先,该书指出书法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粗重的线条是有力的,细的线条是柔美的;流畅的线条给人以愉快的感觉,时顿或干枯的线条给人焦急或忧伤的感觉”[2]。在此基础上,该书从书以尚道的美学境界、言情载道的审美功能和书以致道的精神旨归等方面,分析了汉字在书法艺术实践中的升华。其次,该书从笔画、部件、形态结构等方面总结汉字的书写之美。该书认为,汉字在书写的时候,每个笔画都有先后顺序,以保证汉字各种字体书写的连贯性和规律,使汉字书写变得便利、流畅和优美;汉字构形时丰富多彩的空间变化,使汉字具有审美艺术的气质;汉字构形呈密集性、信息含量大等特性,易于识辨字义,具有规则美。该书探讨汉字的书写之美,旨在帮助对外文化传播中的受众掌握汉字的审美特点,总结相关规律,轻松愉快地学好、用好汉字,认识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 二、把汉字的审美与对外汉语传播结合起来,拓展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的视域 《汉字审美与文化传播》利用汉字审美的特点来谈文化传播,把汉字的优越性与对外汉语传播结合起来。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人们,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把泛滥的洪水转变为治理、疏导之水,能够悟出治国之道。华夏子孙的生存与水关系密切,所以古人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细致入微地观察水的形貌、动态,创造出了许多贴切描述水的汉字,比如,浩瀚――水势盛大,?X泱――水流急速,??摹?―波涛汹涌,?鹧荨?―水流回曲,潋滟――水波荡漾,??涟――水波回旋,潺潺――水缓缓流动,等等。汉字这种根扎于自然的特点,需要学者在研究中通过发掘汉字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启发人们体察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书从自然至上、理性至上、简洁至上、细腻灵活、形虚实相生等方面,归纳汉字中凝聚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内涵。正因为汉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在中国对外文化的传播史上,“越南、朝鲜、日本等邻国在文化精神、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受到汉文化的深刻影响,在交往过程中很多的东西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2]。“交流”与“传播”的意思很接近,“交流”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版)中的解释是“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辞海》将其解释为“相互沟通”,《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相互传播;交换” 。可见,“交流”既可用于物质上的“物资交流”,也可用于精神上的“观点交流”“经验交流”“感情交流”“思想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