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碑帖法书精要概览》〉〉〉.DOC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代碑帖法书精要概览》〉〉〉

《歷代碑帖法書精要概覽》 A.商周秦時 秦之前的商周春秋,骨文、鐘鼎與石刻盛行,其時骨文、金文與古籀間,是一種古藝的顛峰。整個時期的東西洋溢著古奧渾樸,凝重大度,一片方整宛通,風格渾穆而圓活的篆文天下。 直至現代的金石印章學,一曰“治印”,無不追索商周秦漢,其時較為人知的有西周晚期《散氏盤》,宣王時期的《毛公鼎》、《虢季子白盤》,至春秋戰國,,諸侯各自獨創自己地方色彩的書法,如《越王勾踐劍》、《蔡侯尊》、《曾侯乙編鐘》,字體修長,頗具裝飾和誇張意趣。 秦《石鼓文》在古籀與秦篆之間,結體方整而宛通,風格渾穆而圓活,是由大篆到小篆的轉型期代表作。 及至秦國時的竹木簡牘和帛書,告別了鐘鼎器物的依託,使書法以墨蹟的形式系統地出現了。《秦詔版》、《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等一系列碑版誕生也昭示著秦國為統一度量衡而作出的努力。 甲骨文,是商代(西元前1400)的文字。這些文字因為刻在獸骨或龜甲上,故名甲骨文。文字是以契刀刻劃的,故又名契文契刻。文字的內容,除極少 數屬於記事外,大部分是屬於當時王公問卜的記載,故又稱卜辭或占卜文字。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陽縣(原是殷代故都),所以又稱 為殷墟文字。嚴格地講,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稱得上是書法。因為甲骨文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用筆,結字,章法。而此前的圖畫符號並不全有這 三種要素。 附件 甲骨文.jpg (81.26 KB) 大盂鼎為周唐王時期器物,是現存西周青銅器中的大型器,造型渾厚典麗,是世間珍寶。相傳此鼎于清道光間在陝西省眉縣禮村出土,當地郭氏所得,後歸周雨樵, 同治年間左宗棠以重金購得,又歸蘇州潘祖蔭,解放後,潘氏後人損獻國家。大盂鼎銘文內壁有銘文二百九十一字。其內容為:周王告誡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 亡,周代則忌酒而興,命盂一定要盡力地輔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書法體勢嚴謹,字形,佈局都十分質樸平實,用筆方圓兼備,具有端嚴凝重的藝術效 果。開《張遷碑》、《龍門造像》之先河。以書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時代當據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書法的代表作。 附件 商周-大盂鼎-全.jpg (111.92 KB) 秦詔版文.jpg (44.41 KB) 《石鼓文》唐初發現於天興縣(今陝西省鳳翔縣)三畤原。文刻於十個鼓形石上,高約為一百釐米,直徑約六十釐米,每石刻一篇四言詩,記述和頌揚秦國國君狩獵之事,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石鼓文在書法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它的字體與虢季子白盤及秦公簋等青銅器銘文一脈相承,是典型的秦國書風,並對後來秦代小篆的出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其本身的藝術成就也很高,它的結體方正勻整,舒展大方,線條飽滿圓潤,筆意濃厚。 石鼓文雖然從西周金文發展而來。但已擺脫盡了金文的影響,成為一種嶄新的風貌,其用筆、結字和章法,也沒有春秋戰國時期金文那種裝飾意味,它的魅力完全體 現在用毛筆按照一定的筆法而書寫出來的自然流暢的效果之中,顯示出一種成熟的、富有修養的藝術匠心,石鼓文的書寫者在線條的筆法和字形結構各部分之間的組 合規律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所以石鼓文受到唐以後歷代書法家的一致讚賞,特別是清代以來的一些篆書高手如楊沂孫、吳昌碩等皆得力於此,其影響直至今 日仍未衰退。 附件 戰國-石鼓文.jpg (153.02 KB) 《泰 山刻石》為典型秦小篆,在書法史上,上接《石鼓文》之遺緒,下開漢篆之先河,是中國古文字的最後階段。《泰山刻石》的書體是秦統一後的標準字體,小篆。其 結構特點,直接繼承了《石鼓文》的特徵,比《石鼓文》更加簡化和方整,並呈長方形,線條圓潤流暢,疏密勻停,給人以端莊穩重的感受。觀其書法,用筆似錐畫 沙,勁如屈鐵,體態狹長,結構上緊下松,平穩端嚴,疏密勻停,雍容淵雅,有廟堂之概。 《琅琊台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西元前219年),始皇東巡所到之處多立石刻碑,以宣揚他的統一業績。書體是典型的小篆,以曲綠為主,字體皆為長方,筆書 粗細如一,顯現雍容典雅之風格。李斯為之書《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和《嶧山刻石》。刻石為標準體,孫過庭《書譜》說“篆尚婉而通”。李斯被人們視為“ 小篆極則”。王澍評其書法“筆法敦古,於簡易中正有渾樸之氣,不許人以輕心掉之。清楊守敬跋《琅琊台刻石》說:“嬴秦之跡,惟此巍然,雖磨泐最甚,而古厚 之氣自在,信為無上神品。”故頗為世重。 長沙馬王堆1973年出土了大量的西漢帛書、漢簡,還有很多是戰國至秦時的作品。 像帛書周易、導引圖、脈法、針灸經以及其他幾十種古醫籍都是以前沒有看到過的。 嶧山刻石.jpg (100.76 KB) 琅琊台刻石.jpg (50.15 KB) 馬王堆帛書 .jpg (101.41 KB) 西漢帛書局部.jpg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