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掩星观测计画(TAOS) 近况.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美掩星观测计画(TAOS) 近况

中美掩星觀測計畫TAOS)與古柏帶相關研究近況 古柏帶(Kuiper Belt)研究的相關發展 過去十多年間,天文學家們在海王星以外的太陽系探索以及環繞著其他恆星的行星系研究上都有顯著的成果。截至今年(2004)夏天為止,在太陽系外圍已經發現了近一千個新的小天體,包括約八百顆掠海王星族的小天體 (trans-Neptunian objects,簡稱TNO) 和一百多顆具有長橢圓形軌道的半人馬族或散射族小天體 (Centaurs 或scattered disk objects,簡稱SDO)。其中十二顆甚至證實有衛星的存在,或者說是類似冥王星與凱倫 (Charon,冥衛一) 的雙行星系統[1]。在這近一千個太陽系的新成員中,最大最遠的賽德娜 (Sedna, 2003VB12)[2]直徑估計可能接近1800公里,大約是冥王星的四分之三。絕大部分的古柏帶天體 (Kuiper Belt objects,TNO或SDO) 都是在50AU的距離內發現的,有些天文學家認為50AU或許就是古柏帶的邊界[3]。然而,賽德娜最接近太陽的時候也有76AU,可能已經不能算是古柏帶的一員,而是逐漸接近歐特雲 (Oort cloud) 的領域了。賽德娜的軌道半長軸約有500AU,卻在接近太陽的位置被發現,再加上觀測天區大小的修正,很可能有上百個類似的天體在太陽系的外圍還沒有被我們注意到或是超出了天文學家們現有的觀測能力範圍。 目前觀測到的小天體數目和亮度大致符合某種指數律的分布。假設亮度只和它們的大小成比例,我們可以說她們的數目與大小的關係也滿足相似的指數律。這個關係式可以簡單表示成N(R) dR ( R-q dR,其中R是天體半徑,N(R)dR是半徑在R和R+dR之間的小天體總數。不過,有時候天文學家們會使用累進的(cumulative)關係式而不是微分的關係式,例如小於某個星等的天體總數或大於某個半徑的天體總數等等,使用時應稍加留意。早先地面望遠鏡大規模(皆小於73平方度)巡天觀測的結果大致上符合q=4的單一指數律[4]。最近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結果(m ( 29.2等,觀測天區大小0.02平方度)[5]和數值模擬小天體碰撞演化的研究[6]則傾向於較複雜的雙指數律分布。他們認為較小的天體可能符合不同(較小)的q值。也就是說,較小天體的數目或許沒有以前想像的那麼多。而這轉折的地方可能就在於半徑約一公里到數十公里的小行星或小彗星。但是,它們的數目也不能太少,否則可能很難解釋木星族(短週期)彗星的起源。目前的估計是古柏帶約需要有109~1010個1至10公里大小左右的彗星前身,才足夠補充消耗掉的木星族彗星[5,7]。 雖然過去幾年有這麼多的研究進展和新發現,天文學家們對於古柏帶與短週期彗星起源乃至於太陽系外圍結構和演化歷史的疑問卻並沒有減少。為了解釋海王星外突然消失的質量和短週期彗星起源而導致古柏帶的發現。然而,古柏帶最近的觀測結果卻仍然不能完全釐清這些問題的癥結。有一種可能是在太陽系形成的初期發生了一些特別的事件而塑造了太陽系今日的面貌。或許,在太陽系內進一步的觀測與搜尋可以透露出一些蛛絲馬跡。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和其他的太陽系來比較,了解一個典型的行星系統『應該』是什麼樣子,恆星與行星系統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利用都普勒效應或星蝕乃至於微重力透鏡等方法已經發現了一百多個太陽系外的行星,絕大部分是類似木星的巨大行星。它們的軌道元素分布和我們所熟悉的太陽系確實有相當的差距[8]。同時,天文學家也觀測到在我們太陽附近鄰近的幾個和太陽相類似的恆星也可能有類似古柏帶的結構存在[9]。由於它們的溫度低(約30K~60K),質量小,需要較高的靈敏度,可能要等到下一代次毫米波望遠鏡陣列(例如ALMA)完成後才進行大規模的研究。 利用掩星方法直接偵測古柏帶甚至古柏帶以外典型彗星大小天體的實驗,例如TAOS計畫,也因此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關於彗星掩星觀測計畫的原理及現況請參閱溫志懿博士先前在本刊的文章[10]、參考文獻[11]和我們的網站[12]。本文將概略介紹相關的關鍵技術發展近況並簡介我們最近的研究成果。 TAOS中美掩星觀測計畫是中央研究院的主題計畫之一,TAOS則是計畫正式的英文簡稱。計畫由國內外數個研究單位及個人共同合作,部分也由國科會資助。除了原先由中央研究院、中央大學和美國勞倫斯利物摩國家實驗室提供的三組望遠鏡,韓國延世大學也提供了第四組同型的望遠鏡和CCD相機。由多座望遠鏡同步運作並觀測同一天區可以有效的消除地面觀測常見的假訊號(false alarm),例如由蝙蝠、飛鳥、視相不佳等因素所造成的星光閃爍。為了用較經濟的成本在約每秒五次的高頻率下同時觀測上千顆目標星,TAOS採用CCD相機而沒有使用光電管或光纖系統。新型的SI-800背照式CCD相機有四百萬個畫素、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