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内、外力作用和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内、外力作用和表现形式,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壳运动的特征。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
教学重点
1.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2.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大气和水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而且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是,它们的作用还远不止如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地球表面与水和大气的功劳也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地表形态的形成还有着其他重要的因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板书)。
(出示投影: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貌形态的景观图片)
师:以上我们看到的五种景观反映了什么内容?
生:地形的五种形态。
师:对,而地貌,它是我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但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地球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演化,地表形态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力量影响、改变着地表形态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板书)。
[教师精讲]
师:是什么力量使地表形态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呢?是地质作用,就是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地质作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呢?
生(看书)回答: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师:很好!那么什么是内力作用呢?请大家思考: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什么?内力作用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程度、影响结果有何不同呢?
(结合案例①播放录像“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维苏威火山的喷发”)
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两种形式有什么共同点?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同?)
师:请一个同学先来说一说他们小组讨论的共同点。
生1:我们小组认为,它们都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它们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能。
师:很好!我们再请一组选一个代表说一说他们讨论的不同点是什么。
生2:它们是内力作用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作用的速度不同,形成喜马拉雅山是地壳的运动,是极其缓慢的;维苏威火山的喷发是岩浆活动的剧烈表现,速度很快,迅速地改变了地表形态。
师:总结得太好了!思路清晰,分析透彻。但是哪一种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更为显著呢?
生:(齐声)地壳的运动(或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师:对!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除了以上两种,还有变质作用,但是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的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所以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才是塑造地表形态最主要的方式。那么地壳运动又是怎样塑造地表形态的呢?
(播放动画“岩层的水平运动”,查成语词典,找出成语“沧海桑田”的出处和本意)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动画反映了地壳的岩层在什么方向上的运动?
生:水平方向。
师:对。那么“沧海桑田”又反映了地壳怎么样的运动呢?
生1: 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
生2:垂直运动。
师:很好!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上有何不同呢?
生:(看书讨论后回答)水平运动会在地表形成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了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师:在地壳中,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总体上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产生了高低不平。
(活动探究)
(P75活动。活动1比较简单,通过三根大理石柱的外观变化,即可判断海岸在不同时期处于何种运动状态,但第三问稍有难度,需要对学生启发引导。活动2需要结合初中地理中国地形部分的内容,将中国主要山脉投影展示,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师:请同学们看活动1,思考后回答。
生1:(第一问)从公元79年至15世纪,海岸处于下沉运动,原因是三根大理石柱在公元79年时底部被火山灰覆盖,15世纪时被覆盖部分却沉到了海平面以下。
师:很好,我们再请一个同学说说第二问。
生2:说明了从公元15世纪至18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上升运动,判断依据是那时大理石柱上留下了被海生动物钻孔的痕迹。
师:嗯,分析得不错。我们再请一个同学来讲一讲第三问——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地壳运动说明了地壳运动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参数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重庆邮电大学学报.PDF
- 移动图书城APP项目项目负责人:李娟、吴亚青.PPT
- 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野外观测站水稻土土壤肥力与生态环境福州试验站.PPT
- 稀土氧化物Sm2O3和有序介孔硅复合改性NaAlH4储氢性能的研究.DOC
- 稀土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PDF
- 稀土焦硅酸盐Re 闪烁晶体的研究进展 - 上海光机所.PDF
- 稀土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取合成气中的应用研究-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DOC
- 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170214.DOC
- 稀土矿露天开采过程的污染及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学杂志.PDF
- 移动阅读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转型、创新和合作-图书情报工作.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