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1
谢眺山水风景诗艺术探微
谢眺山水风景诗艺术探微*
刁文慧
攫 要 谢跳是永明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与元嘉诗人比,谢脱山水风景诗的技艺
更为细密化:他的光色物态描摹更细微,且能以精微的句法涵容丰富的景物关系;景物层
次更精密,且明显体现出与传统山水画相通的空间透视意识。谢跳山水风景诗艺术的深
化与永明年间频繁的诗歌集会活动相关,直接影响了梁陈诗歌,椎动了南朝山水风景诗艺
的进步。
关键词细密 光色物态层次布置永明诗风梁陈诗歌
晋宋以来,随着山水游赏风气的盛行,山水风景诗兴起。元嘉之时的诗人,谢灵运、鲍
照等都结合自己登山涉水、羁旅行役的切身体验,以耕句铺排的方式描绘原生态大自然的
风貌;齐永明年间,谢眺以山水作都邑诗②,将风景描写的题材由境外之原始自然转到
日常化的都邑园林风景,开始在生活的常境中挖掘饶有兴昧的诗意瞬间与细节之美,随着
关注角度的变化,风景描写方式也愈加细密。针对谢眺山水风景诗题材与关注点的转变,
前辈学者也已经多有论述。③但在诗歌技艺层面,谢眺山水风景诗的细密化是如何体现
出来的,与永明诗风又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直接椎动了南朝山水风景诗艺术的进步,笔者
认为还值得深入探析。对此,本文试做探讨。
一 光色物态的细微化
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刘醋、这样概述南朝诗人对风景描写的强烈兴致自近代
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在这里,:xtJ酷、明确指出了南朝文学普遍
注重风景描写、且贵重形似之美的时尚,风景一词也首次作为特定的诗学理论词汇
出现。形似之美,主要表现为光色美与形态美。形态美正由风气流动形成,光色美则
*本文系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个人)项目南朝风景诗诗艺研究 (项目编号为
IOJBG11 )的阶段性成果。
② 钟惺、谭元春:{古诗归》卷 13 ,{续修四库全书~ 1589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491 页。
③ 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已经指出如果说大谢模山范水侧重在句勒景物基本的轮廓和形貌,
那么小谢就进一步注意到细致地表现景物的各种动态和情趣。詹福瑞在《南朝诗歌思潮》中总结说:
永明诗人的取景也有了很大改变。他们的兴趣不再专注于生新幽奇的景致,而把功力下在从近熟平易
中发掘清新秀丽。
132
《中国文化研究))2013 年冬之卷
摞于光的流布,而这风景一词恰由风与景二元因素复合而成。形似与风景
二词在《物色》篇中同时出现,说明南朝人吟咏山水风景时,已经将光色美与形态美作为
重要内容。
自山水风景诗产生以来,诗人的光色表现技巧愈加高超。元嘉诗人已经相当重视对
光色美的表现。到永明年间,诗人对光色的描写愈加丰富精细。谢眺也如谢灵运那样描
绘整体光色印象,但不同的是,他将宫宇城池这些人文景观引人山水风景描写中,描绘出
光色绚烂的都市印象。他尤其喜欢用丽字做动词来强化都城建筑上的光感。如白日
丽飞亮,参差皆可见①、金波丽娟鹊,玉绳低建章 ( (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
同僚}) ,都将城宫阙写得恢弘灿烂,犹如仙境。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描绘整体光
色印象外,谢眺还对光本身的变化抱有特别的兴趣,善于以极贯帖的诗语来描摹光色之
变,展示出不同时段不同空间下光的变态。在他的诗中,光总是与风处处相连,因风的参
与,光呈现出万千的流动之态。光色之流动,本是难以入画的细微之景,谢脱却能将这种
难以状写的细景描绘得有声有色,这正是他对山水诗艺术的一大贡献。如天明开秀峙,
澜光媚碧堤(登山曲} )就以拟人化的开、媚二字活化出朝辉带给山水的第一缕生
机,风动万年枝,日华承露掌(直中书省})、规荷承日泣,影鳞与风泳({奉和随王殿
下})捕捉到了枝叶间、承露掌上等细小处晃漾的点点日光,和徐都曹出新亭洁》中的这
两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此诗中,日华与风光互文,谓日出而恰值有风,于是草木江流,触目皆成光色。
阳光本是没有动感的,这两句却通过精确的光色透视,传达出了清晨阳光初出时刻的流动
感。因此,历代评论者都对这两旬的物色描写赞不绝口。何焊曰妙是昧 R 即目。。②
成悼云曰风华腊脆,句句皆费帖而成,何等细密!③,又说‘日华二语,景实难绘,看
他自在写出,能不推为绝唱!④的确,这样的景象,以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