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下十围小学 孔晓娴 心理健康——你 心理健康——你 心理健康——你 在人所处的所有团体中, 对人影响最大的是家庭。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一、树立“快乐第一”的观念 二、协调好家庭成员的关系 四、在尊重的前提下引导孩子 案例: 一位中国人在美国做家庭保姆时,当她看到小孩子将手放到嘴里,便强行将他的手从嘴里拿出来,并说这样做不卫生,不料却引起主人的不高兴,因为在主人看来,这样就剥夺了孩子的享受,使孩子失去了快乐。 一、树立“快乐第一”的观念 案例: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孩子在树林里玩,不小心让树枝刮破了裤子。面对裤腿上的破洞和孩子惶恐不安的模样,三位母亲用不同的态度处理了这件事情: 小结:那些懂得生活的父母,从来不放弃任何一个给孩子希望的机会,宽容的笑脸是孩子们进取的希望所在。 二、协调好家庭成员的关系 案例:四年级女孩阿丹,一贯是个品学兼优、争强好胜的孩子。一天早上突然哭着不肯去上学,被妈妈勉强送到学校后,出现了恐惧、发呆等一系列反常行为,无法正常学习。于是,妈妈带她来到学校心理辅导室。她说,她之所以不愿去上学,主要是因为星期天在小区内骑单车时不小心撞到了一个男孩,被男孩的奶奶大声责骂和众人围观,当时自己觉得“非常难过”。“无地自容”,以至于延续到第二天仍怕到 校后被同学提及此事而遭人嘲笑,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肯去上学。 1、妈妈对阿丹的学习成绩要求过于苛刻,导致原本成绩较好的女儿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不允许自己出错、出了差错就过分自责的心理负担。 2、阿丹是独生女,由于夫妻二人都是很忙,常把女儿一人放在家里,孩子缺乏亲情交流。 3、夫妻在家时,常为一些琐事当着女儿的面争吵,二人互不相让,每次争吵,爸爸都是让女儿当“法官”来评理。就这样,女儿就成了父母冲突的“替罪羊” 看来,“骑车撞人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线”而已,造成孩子们种种恐惧表现、幻觉以及夸张说法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缺乏心理上的字全感!在不愿去上学时,妈妈陪在自己身边,嘘寒问暖、百般关心呵护自己,父母的争吵声也听不见了,她潜意识里想把这种感觉留住,这才是她不愿去上学的真正原因! 事实表明:没有不完整的家庭,只有不成功的教育。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案例:一位五年级女孩的母亲向老师倾诉:女儿从小温顺听话,在二年级时由于自己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她,就把她送回家乡,跟随外婆生活,在那里上寄宿学校。三年后,自己事业有成,家里条件也好了,就把女儿又接了回来,哪里知现在的女儿像换了一个人,不仅对自己的种种好意不领情,还处处与自己作对,在学校也常顶撞老师。自己对女儿的冷漠无情感到伤心不已。 四、在尊重的前提下引导孩子 案例:小鹏是个迷恋网络游戏的男孩,父母在反复教育无效后,采取了“封杀”的办法,干脆断掉了家里的网络,结果却事与愿违,孩子从此与家长更加对立,经常光顾网吧,还学会了撒谎,变得更无心学习了。家长焦急万分。 小辉同样也是个迷恋网络游戏的男孩,家长采取了“变通”、“参与”的方式对他进行引导,先是拜孩子为师,学习电脑技术,后又让孩子参加电脑兴趣班,学习电脑绘画、智力拼图、动画制作等。他们还鼓励孩子参加有关比赛。孩子在获了奖之后,不仅学电脑的积极性更高了,而且学习其它功课的动力也更大了。 我和孩子有共同语言吗? 孩子和我在一起常有笑声吗? 关注 反思: 对策: 悦纳 引导 分享 反思 “我以前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不爱说话,自从有了冯吉,那我想我只能改变我自己……” 心理健康——你 心理健康——你 心理健康——你 快乐是可以选择的 快乐是相互感染的 “快乐是一种品质.”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