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对水浒传侠义精神的消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文化对水浒传侠义精神的消解

儒家文化对水浒传侠义精神的消解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生动地塑造了一批绿林好汉的英雄形象,小说中所描写的替天行道、锄强扶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重情重义等英雄传奇故事鲜明地展现出其侠义精神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侠义性的行为是英雄好汉们所禀持的侠义精神的全面体现。 不少学者认为,侠义精神的形成离不开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认为“民无信不立”,孔子曾主张君子应“主忠信”,后生小子要“谨而信”,人际交往要使“朋友信之”,而司马迁在《史记bull;游侠列传》中同样指出了侠的人格精神中“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的诚信品质,可见,两者都将信用看作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准则,信用也是侠义精神表现之一。另外,儒家孟子对残害人民施行暴政的君主深恶痛绝,直接提出了反暴除恶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侠义精神和行为先导。但是,当我们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侠义精神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时,我们也不应忽略儒家思想中某些因素对侠义精神的消解作用,正是这些因素扭曲了侠义精神的本质,致使侠义精神变异,从而英雄们的侠义形象不免大打折扣,最终以悲剧收场。 一、从替天行道到追逐功名 任何人做点事总有原由,有的理由是以这件事本身为目的,有的却是为了表面上应付他人,实质上又另有其他目的,个人如此,群体活动也是如此。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武装斗争,有的是为了推翻统治阶级,以改朝换代为宗旨,有的是以求生存为目的,或者更多的是为了“发迹”为主,其表面理由和真正理由往往大相径庭。 传统的侠崇尚节义,侠的勇敢无畏、冒险精神出于对社会不平的愤怒以及个人的血性良知,其行为无任何功利之企图,相反还带有一些超现实的、反抗社会的因素。真正的侠应该是凭借自身的能力,使百姓免受灾难困苦,功成之后,则不慕荣华,飘然隐去。 《水浒传》作为一部带有反抗意识的小说,其中的“替天行道”广为人知,在此以前,“替天行道”之说始见于元杂剧,如《黑旋风双献功》中“宋公明替天行道,到今日庆赏开筵”、《梁山泊李逵负荆》中“替天行道求生民”、《都孔目风雨还牢末》中“俺梁山泊远近驰名,要替天行道公平”,从中可以看出“替天行道”主要是与主持正义相联系,这些剧本中的“替天行道”多半是指梁山好汉求生民于水火,为天下主持公道,它是宋江故事中的旗帜,是“忠义堂”上的集体之灵魂。 但梁山事业位居巅峰之时,也正是其衰败之始,这一群替天行道者最终没能有完善的结局。《水浒传》中侠客们带有明显的社会功名心,以宋江为代表,梦想着“一枪一马,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1](P131)。杏黄旗上的“替天行道”也从最初的“保境安民”到了招安之后的“顺天护国”,日益膨胀的功名心使其对原本具有同党性质的方腊进行征讨,其集体毁灭的悲剧性结局既是对这次战争合理性的质疑,又是对其不“替天行道”的行为的最好解释。由此可以看出,正是对功名的执着追求,使英雄好汉们不可避免地受其牵制,走上了招安之路。也正是世俗功名心作祟,毁灭了梁山好汉们替天行道的原始使命,葬送了其行侠仗义的真精神。招安之路所带来的自我毁灭不能不说是对“替天行道”的一种讽刺。 想那梁山头领宋江“自幼曾攻经史”,“学吏出身”,他必然熟知儒家经典,宋江带领梁山队伍走上招安之路不能不说是深受其影响的结果。“天”的概念在儒学中有这样几层含义:“天”首先是自然的母体,是“百物”和“四时”运行的决定性力量,“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其次“天”也指世界的一种客观存在,有自在的法则和自为的运数,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最后,人与天的关系是要顺应它,而不能抱怨它,“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因此,天是世界万物的主宰。而天对现实世界的指引导流作用何以实施,按照儒学的说法,“天”与人是可以同一的,人可以受命于“天命”,成为天命的担当者,这就是儒学的核心“天人合一”。“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hellip;hellip;”等等都是说明天的意志有待于人的意志去实施。而“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2](P20),因此,只有君王和他代表的国家才是无上之天的体现。于是现世的君王成为了“天”在现实世界的代言人,“天”的意志通过“王道”来体现,自古以来的帝王都将自己称为“天子”,君王统治是天经地义的事,君王在现世中的地位和天一样是不可动摇的。在《水浒传》中,“天子”以及所代表的朝廷的历史正当性是绝对不能动摇的,在宋江眼里,“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1](P817),因此梁山好汉们的造反始终针对的只是奸臣、贪官,对皇帝却不敢有二心。阮小二会在迎战巡检何涛时唱道“酷吏脏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正是说明了他们要帮助赵宋天子清理腐朽的官僚队伍,以维持纯洁的政体,他们所推行的“替天行道”实质上是“替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