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年失眠症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doc
老年失眠症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关键词】 老年失眠症;辨证论治;综述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眠”等,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以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的一种病证。老年失眠症是指特发于老年期的原发性失眠,是困扰老年人的常见病症,长期的失眠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重和诱发老年人的躯体疾病,并常伴有情绪、心理的改变[1]。现代医学常用的安眠镇静类药物(如苯二氮卓类)往往容易产生成瘾性和耐药性,且不良反应较多,甚至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停药后又易出现戒断症状。相对而言,中医药对老年失眠症的病因病机具有独特的认识,采用辨证论治方药治疗老年失眠症临床疗效显著。笔者现就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老年失眠症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心血不足证
《灵枢·营卫生会》对“老人之不夜暝者”的病因病机论述为“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难经·四十六难》曰:“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经言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于常,故昼夜精,夜不寤也。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夜不能精,夜不得寐也。”清·张景岳《景岳全书》言:“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张璐《张氏医通·不得卧》有“年高心血衰不寐”之说。由此可见,营血不足、心失所养、神魂不安是导致老年失眠症的重要因素。
李氏[2]认为,老年体衰,阴亏血少,闲而多思,劳伤心神,血不养心,神无所依易致失眠,治以《石室秘录》中的安寐丹随证加减,使心血自生,心神遂安。张氏等[3]认为,老年人不寐多由年迈血少,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而致,以丹参注射液合加味柏子养心汤益阴血、补心营,心有所养,神有所归,则能安寐。谭氏等[4]认为,本病主要病变在心,因营血亏虚,心失所养而致,治疗上以育阴养血、安神开郁为法,又兼顾补肾,予以黄连、阿胶、青龙齿、炒酸枣仁、琥珀粉、青皮、郁金、茯苓、枸杞子、生地黄、龟甲、山药组方治疗,疗效颇佳。
2 心脾两虚证
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云:“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林佩琴《类证治裁·不寐》认为“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可见,老年人本已脏腑虚损,功能娇脆,稍逢劳逸失调或思虑过度,更易损伤心脾,脾虚气弱,运化不健,致使气血乏源,不能上奉于心,心神失养而致失眠。因此,心脾两虚、心神失养也是老年失眠患者的临床常见类型。
陈氏等[5]根据临床上影响中老年人生理改变和睡眠结构发生紊乱的因素,采用自拟养心安寐汤治疗心脾两虚证失眠,其重点在于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使脾气健旺而后天有源,心气心血充足,神明得以供养,心脏藏神,神内守而寐。黄氏等[6]对气血亏虚、心脾不足型老年失眠症,治以补脾益气、养血安神,方选归脾汤加减。王氏[7]认为,老年人肾气衰,火不生土,血液化源不足,常出现心脾两虚,神不守舍而失眠不寐,故治以益心脾、调营血、补气安神,方用自拟安卧如神汤,收到良好效果。
3 心胆气虚证
情志失常,暴受惊恐,易导致心虚胆怯,决断无权,神魂不安,夜不能寐。程国彭《医学心悟·不得卧》云:“有惊恐不安卧者,其人梦中惊跳怵惕是也,安神定志丸主之。”沈金鳌《沈氏尊生书·不寐》云:“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眠。”王氏[8]认为,心胆气虚证多表现为不寐易醒,胆怯心悸,触事易惊,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治宜镇惊安神、补益气血。药用龙齿20 g,茯神15 g,人参15 g,石菖蒲5 g,茯苓10 g,酸枣仁15 g,川芎10 g,知母10 g。若惊动不安重者加龙骨5 g、牡蛎5 g。临床收到较好疗效。
4 心肾不交证
老年人多有肾阴不足,阴衰于下,不能上奉于心,水火失济,心火独亢,火盛神动,心肾不交,神志不宁以致失眠。《景岳全书》云:“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辨证录》曰:“人有昼夜不能寐,心甚躁烦,此心肾不交也,盖日不能寐者,乃肾不交于心;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肾。今日夜俱不寐,乃心肾两不相交耳。夫心肾之所以不交者,心过于热,而肾过于寒也。”《冯氏锦囊·杂证·方脉不寐合参》认为:“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
叶氏等[9]认为,老年人因其特殊的生理状态,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肾气渐衰,肾精不足,真阴不升,真阳不降,易致水火不济,心火内扰而神不守舍,故其不寐好发且多见虚证,治疗上宜采用补肾填精法,方用地黄饮子合交泰丸去附子。刘氏[10]也认为,老年人肾精亏虚,心肾不交,阴虚生内热,热扰心神而失眠,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另有杨氏[11]以二仙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化裁,温补肾阳、滋补肾阴、调理阴阳平衡,治疗肾阴阳失衡之老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