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反思与构建.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江苏教育学院教管系 主讲人 曹树 英国教育家威尔逊指出: 如果你追求主人——奴隶制度,你只需要一些规则和鞭子;如果你追求自由,你就需要各种复杂的机制和交往的环境—信息、选举、争论、程序规则等的有效性。同样,在自由社会中,道德教育也需要更多的注意。 案例1:周武王与比尔.盖次 “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义胜欲则从,欲胜义则凶”;“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必极其世。” 案例2:电影院效应 一、直面现实:学校德育面临的新挑战 (1)文化的转型与重构 米德的文化类型的划分:后象征性文化——互象征性文化——前象征性文化 (2)主流道德一统天下的格局正日益受到冲击,人们价值观念呈现的特征是“多元并存,新旧交替” 有大学生甲、乙、丙三人同时去参加某公司的招聘面试,招聘人员给三人的评语分别是: 甲:知书达礼,老实本分,待人谦和 乙:热情大方,思维活跃,精力充沛 丙:沉稳干练,不卑不亢,精明灵活 如果只需要录取其中一位,你认为会录取那一位? 调查结果显示 48%的被调查者认为将会录取丙,居第一位;29.2%的人认为将会录取乙;只有12.5%的人认为将会录取甲; 10.3%人表示“说不清、不知道” ;认为将会淘汰甲的占55.2%,居第一位。 此结果表明,人们的人生理想从“君子”型,转向“能人”型。 (3)青少年的亚道德现象 社会转型加速了社会主体的塑造,青少年社会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他们对传统道德作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选择,创造着自己的道德规范、道德价值和道德行为体系,即青少年亚道德 青少年亚道德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在很多方面表现为对社会主流道德的“反叛”,其特点是价值多元、强调个人需要和互利互惠。表现幼稚,具有不稳定性。 青少年的亚道德现象提醒着成年人对原有道德体系的革新。 (4)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出现了“两多”现象 离婚现象增多 心理问题增多 (5)家庭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 单亲家庭 复合型家庭 留守子女家庭 犯罪人员家庭 富裕家庭 贫困家庭 (6)网络文化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快速发展的现代化通讯给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方便,我国青少年网民已超过3000万 二、把握脉博:当代青少年思想运动的轨迹 对当代青少年的道德面貌评价 集体主义淡薄 吃苦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淡薄 承受挫折能力低 自我意识发展差 劳动意识淡薄 任性、娇惯 道德感淡薄、同情心、怜悯心冷漠 四缺四不缺 不缺钱,缺志向; 不缺物,缺精神; 不缺愿望,缺实干; 不缺享受,缺创造; 积极变化 接受信息量大、内容新、速度快 生理、心理发展的成熟期普遍提前,出现成人化、早熟化的倾向 自主意识增长、独立意识增强、自我意识增加 交往频率增加、范围扩大 三、善于创新:做德育工作的有心人 做一个“有心的人”的步骤和实践策略 创新观念 创新目标 创新内容 创新方法 创新管理 (一)创新观念 欣赏的德育观 制度的德育观 主体性德育观 整合的德育观 生命的德育观 生活的德育观 生态的德育观 智慧的德育观 关怀的德育观 欣赏的德育 需要勇气 需要进行“心理视角转换” 需要宽容 需要欣赏每一个学生 制度的德育 三个火堆的故事 传统德育制度的三种表现形式:专横、病态、形式化 对学校德育制度合理性论证应从三方面人手: 第一,学生参与原则 第二,服务生活原则 第三,学生发展原则 整合的德育观 德育时空开放化 认识上的两个抽离: 两个抽离: 把学校德育从完整的教育中割裂抽离出来,使之成为学校中一个单独的实体,试图靠单独的德育课程、单独的德育老师、单独的德育机构来实施德育。 把学校德育从社会生活的整体大系统中抽离出来,使学校德育成为脱离生活世界的孤立实体,与社区、家庭缺乏密切的配合和联系,在“封闭的思想无菌室”里,由德育教师传输理想化的道德信息。 (二)创新德育目标 由“高、大、空”的圣人教育目标转向寻求“底线”的道德教育。 ???? (三)创新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注重适应性 德内容要体现时代特征 德育内容呈现形式多样,体现情景性 (四)创新德育方法 寓教于课堂教学,以“德”育人,注重深化于脑 寓教于多彩活动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