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营销研究七旬老太吴胜明出狱后创业再赚千万
一个感人的创业故事,一位很值得尊敬的老人,吴胜明。
她,不到50岁便身家千万;但是,52岁被判无期徒刑,服刑期间,丈夫离去,女儿自杀;70多岁出狱后以扫公厕为生,中途又被骗走借来的30多万元;但是,她重新开始创业,如今她的资产又过千万。
她说,她就是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盖一座养老院或孤儿院)而努力。
以前的风光:
吴胜明首先从收音机、尼龙服装做起,生意很快走红。她穿梭于郑州、福建、上海等城市,短短两年公司就积累资金100多万元。
拼搏至1984年,吴胜明已积累了高达千万元的资产。在浙江绍兴、河南郑州、四川南充,吴胜明都开有自己的公司,业务往来遍及大江南北诸多省市。
但是:
1986年11月1日,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走私罪、合同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吴胜明死刑。后经上诉,一年后,高院将她改判无期徒刑
在狱中:
丈夫离去,女儿自杀,她没有倒下。
吴胜明还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写出了长达6万字的小说《囚路》,在监狱自办的小报上发表。上海剧作家黄允偶然看到这篇小说后,大为感慨,以此为蓝本改编制作了8集电视剧《罪犯与女儿》。
出狱后:
2003年7月28日,70岁的吴胜明终于走出高墙,那一刻她老泪纵横。吴胜明被安排回了户籍所在地郑州市铭功路,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为她联系了一份打扫公厕的工作,每月工资400元,社区为她安排了一间18平方米的小屋。
为女儿遗愿再创业:
2006年,吴胜明为实现女儿心愿,从操老板旧业,整天忙碌奔波,现在有杨凌红阳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吴妈妈兴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杨凌保健鸡种鸡场、吴妈妈连锁聊吧、饭庄等。
74岁仍涂口红穿高跟鞋
吴胜明总是很忙。4月18日,她一见到记者便伸出手说抱歉:“昨天刚从杨凌回来,我现在大多时间都在那边。”
握完手,吴胜明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背:“你看,都晒得这么黑了。”
涂着樱桃色口红,细细的眉,肉色的长筒袜和咖啡色的高跟皮靴,74岁的吴胜明,看起来跟一般街坊老太太很有距离——她得体而年轻。她甚至懂得将身体转向亮光处,配合记者的摄影,因为在光线下那身天蓝色的套装衬得她皮肤很白。
吴胜明也觉得自己与同龄老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每天的任务是养老和看孙子,我不是,我是有目标的人。”
接受采访的房间,是她在郑州栖居了近4年的小屋,不足20平方米,紧挨着公厕,闻起来有股怪味。
但房间收拾得很洁净,恒温的立式鱼缸里游动着几条金鱼,漂亮的窗帘把外面的一大间隔开,里间的卧室又被架成上下两层,以前床放在下面,但老人嫌有碍观瞻,又搬到了上层。现在每天睡觉,吴胜明得爬两米高的梯子到“楼上”。
顺着小屋右拐不足10米有几家小商店,只要打听“出狱后的千万富婆”,老板好半天才用手一指旁边吴胜明的家门。再问多了,老板便不耐烦:“我们哪知道,人家是名人。”
杨凌建起170亩葡萄园
吴胜明现在的头衔是“杨凌红阳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在杨凌有170亩葡萄园,用吴胜明的话说,“实现女儿心愿全靠这些葡萄了”。
这是22年后,吴胜明第一次重操“老板”旧业。1985年,吴胜明因经济问题入狱,女儿一封封鼓励的信,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 。但女儿听说妈妈被判死判,16岁的她绝望自杀。死前她曾许愿:“建一所孤儿院或养老院,照顾和我一样无依无靠的人。”
出狱后,吴胜明被安排回了户籍所在地郑州市,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为她联系了一份打扫公厕的工作,每月工资400元,虽然收入不多,但吴胜明还是决定要完成女儿的愿望。
2004年,全国媒体争相报道她的事迹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人就没断过。老人对当年10月份《河南商报》报道后的“盛况”记忆犹新:“那段时间天天都有人来找我谈心、聊天。”
慕名而来的人,其中一部分后来就变成了吴胜明的“干儿子”、“干女儿”,正是他们在吴胜明这几年的奋斗历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我这个老太太搞事业、种葡萄全是为了女儿。”也是从那时起,吴胜明意识到,心愿早已不是她一个人的事,那么多的好心人都关注她的心愿,想帮助她实现心愿。
借来的30多万元被人骗走
吴胜明迫切需要重新创业来完成自己的心愿。“20多年前政策刚开放时我都赚过上千万元,现在一样能。”
吴胜明生意上的自信通过一些小事可以看出来:她曾多次自豪地说,“干儿子”杨钻友生意上碰到问题就会给她打电话,而她每次都能给对方指点、帮助。
2005年9月,骗子张京强的出现颇具戏剧性。对方电话里说得很诚恳:“你有心愿,我的心愿和你一样,我在湖北襄樊有几十亩的葡萄园,但我不懂经营,大姐你不一样,咱俩合作,成功了,咱们的心愿不就实现了。”
吴胜明没想到,这却是从商以来的第一次上当——张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