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影艺术和爱国主义教育解读
电影艺术和爱国主义教育解读
多元价值观冲击,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挑战,引入电影艺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探索。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情感教育
(一)大学生爱国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国家命运但当前其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从时代特征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伴随网络充斥大学校园,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扭曲。从教育现状看,传统教育观念和手段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部分高校课堂爱国主义教育枯燥,课外流于形式。如何开展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重要内容。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情感教育。情感是对决策有重要影响的心灵体验,具有选择功能,动力功能与享用功能。黑格尔作为理性主义哲学流派代表,同样对情感力量予以肯定,“没有激情,任何一个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亚里士多德认为:说服是通过使听众动感情而产生效果的,因为我们是在痛苦或欢乐、爱或恨的波动中做出不同决定的。如何点燃大学生爱国激情是近年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热点难点,电影艺术为其提供了新思路。2006年高群书导演的《东京审判》、2009年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2009年12月上映的《花木兰》等影片,均可作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资源,以影片《花木兰》为例。
二、影片《花木兰》爱国主义内涵解读
演绎花木兰的艺术形式多样,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获1952全国首届戏曲观摩演出荣誉奖,该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已成为家喻户晓经典唱段。1998年6月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动画片《花木兰》,首映三天票房超过1997年7月《大力神》和1996年6月的《巴黎圣母院的驼子》。由马楚成导演,赵薇、陈坤主演的《花木兰》在内地及亚太地区均获高额票房,2010年10月第十九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该片获优秀故事片奖、最佳女演员奖,两位主演获得了本届百花影帝影后奖。笔者认为,电影《花木兰》成功的深刻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仁爱之美”与时代共鸣创新文化之美的成功。
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核心为“仁”,儒家思想认为“孝”是仁的基础,“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公忠”是仁的根本要求。“公忠”如西汉政治家贾宜所言“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治安策》)。千百年来,“忠孝”已积淀为中国人判定善恶的道德标准、人生追求的价值取向。北魏时为抗敌入侵发生“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以柔美、凄美、壮美、奇美的韵律,讴歌着“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忠孝”传奇。
影片《花木兰》以父女“喝酒喝药”智慧碰撞的柔情开篇,亦埋下父亲体弱多病的伏笔。军情紧急,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尽孝是她替父从军的朴素出发点。军营“盗窃”事件中,木兰为掩饰身份毅然选择死亡,凄美月色吟唱着木兰孝女之情。次日,文泰趁柔然兵袭来之际放走木兰,她却挥剑骑马返还战场愤然斩杀柔然大将,血刃洗礼中木兰由孝女成长为军人。经历“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李华《吊古战场文》)的战争,木兰逐渐由士兵成长为骁勇善战的将军,书写着军人之壮美。
影片后半部分,在柔然军联合反攻敌我力量悬殊、大将军背弃逃离致使木兰和魏军被困峡谷时,小虎为掩护木兰被敌俘获,胡奎忘身救友被乱箭刺死,战友备受凌辱,眼前惨剧考验着木兰将军钢铁意志,为保大部队不能轻举妄动,她忍泪率众唱起战歌“人生百年,如梦如幻。有生有死,壮士何憾?保我国土,扬我国威,生有何欢,死有何憾?”。壮士慷慨悲歌,观众灵魂激荡,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共鸣,是延续千年从未终止的故土深情。誓死卫国的气概“声析江河,势崩雷电”,催生了观众心底的爱国种子。
三、电影艺术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情感教育,强烈情感共鸣是电影艺术核心功能。
美国当代女哲学家、艺术理论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结构与生命结构有相似之处,人类情感与人类本性是生命的高级结构形式,这些也正是艺术所要传达的意义。一部优秀影片是人性之美的艺术再现,与观众对生命之美的追求有本源一致性。国产优秀影片表现出中国文化特质的人性之美,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形成有重要影响。通过电影艺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多样,本文仅对“电影课程”建设提出以下思考。
(一)“电影课程”建设含义与课程定位
本文中“电影课程”指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为教学目标,以反映爱国主义内涵的优秀影片为教学内容,以“研究+播放+研讨”为教学方式,以教学反馈调查表、教学改进建议书和影评报告为教学评价方式。关于“电影课程”定位,它不是艺术类学生专业课程而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电影课程”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必修课程,亦可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选修课程。“电影课程”如何建设,本文探讨如下。
(二)“电影课程”建设
“电影课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