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第三次科技革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第三次科技革命摘 要:战备和军事需求是科技开发的重要动力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准备和进展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酝酿发端紧密相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酝酿准备时期,也是人类在科学理论和技术革新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为未来新科技革命的发端准备条件的时刻;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大刺激了与军事有关的尖端技术飞速发展,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火箭技术三大尖端成果的发明使用,直接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来临;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使美国成勾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科学历史的一次重要转折。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科技革命 第二次世界火战前,人类经历了以蒸汽机和电动机为标志的两次科技革命。二战后期和嵌后初期,又开始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战备和军事需求是科技开发的重要动力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准备、进程和结局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酝酿、发端与兴起有着紧密的联系。二次大战在客观上加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来临。 一、二次大战的酝酿与新科技革命的准备 20世纪20、30年代,特别是30年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酝酿准备时期,也是人类在科学理论和技术革新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为未来新科技革命的发端准备条件的时刻。 20和30年代,人类在科学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是量子力学的形成。它是由德国人海森伯和奥地利人薛定谔创建的。这是继爱因斯坦相列论之后科学理论的又一重大进展。爱因斯坦从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出发,揭示出人类有可能从原子核内部获得巨大能量,从而为人类利用原子能奠定了理论基础。量子力学则解决了原子结构以及原子中电子运动的问题,从而使人类在如何使原子核释放巨大能量方面前进了一火步。量子力学同狭义相对论结合形成原子核物理学,从而为制造原子弹、氢弹和建立核电站奠定了理论基础。30年代,原子物理学继续发展。1934年10月,意大利科学家恩里科费米发现用中予轰击重元素铀可以造成铀的核裂变。在此前后,居里夫妇用铀的a粒子轰击铝制造出放射性同位素。1938年3月,奥地利犹太女科学家莉泽梅特纳在德国同奥托哈恩、弗里茨、斯特拉斯曼合作,在实验室里完成了用中子轰击铀的实验,获得了重大进展。大约与此同时,丹麦科学家尼尔斯博尔、英国剑桥的查德威克都已达到核子裂变研究的临界线,正在努力突破。1939年初,梅特纳和弗里茨的实验结果证明,他们分裂的原子放出2亿伏特电,如能把铀控制利用,其爆炸力会等于TNT(三硝基甲苯)炸药的20007万倍。以上表明,二战前夕,欧洲科学家已经在大力探索人工获得原子能的途径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当科学理论研究为自然科学的一场重大变革作准备的时候,技术领域也遥相呼应。在自身内部孕育着新的胚胎,为新技术革命的“产儿”分娩准备着条件。 如果说核能的开发利用在战前还限于理沦探讨和实验研究的话,电子学的研究与应用则在技术领域获得了巨大进展。继1920年美国有了无钱电,”“播后,1925年英国制成了最初的实用电视机。到1935年无钱电广播已遍布世界各地。1937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了电视广播。同年英国研制成第一部探测飞机用的军用雷达。随着电子技术和无线电技术的应用,产生了许多计算精确的电动仪表和电子仪器。1931年制成的电F显微镜比原来的光学显微镜放大10倍,使人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原子世界。1929――1933年间,英美科学家们发明了能获得高速质子的回旋加速器,随后静电加速器、高频直线加速器、电子感应加速器相继诞生,它们为核物理学的研究提供r有力的手段。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不仅依赖电子技术的发展,而且还依赖于数理逻辑的进步。1936年英国数学家图林把十进位数换成二进位数,这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又创造了一项重要条件。 在空间技术方面,苏联的“宇航之92”齐奥尔科夫斯基经过长期研究,于1933年成功地发射了一枚液体燃料火箭,高度达4000米,以后进而达到12000米。尽管这方面的进展还极为有限,但它毕竟迈开了人类向空间技术进军的步伐。 一般说来,30年代科学家们在核能研究、电子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较为可观的进展。但应指出,这些进展还不能被认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端。因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端不仅仅是个理论探讨和实验室的实验问题,它更重要的是一个组织实践的问题。更何况前述探讨和实验同用于实践阶段的水平还有较大距离。就连参与研究原子裂变的科学家们也对自己的成果既感到意义非凡,又觉得神奇可畏,如要细加解释也觉得茫然,甚至难以相信自己的成就。1938年12月22日,德国物理化学家奥托哈恩把自己关于分裂原子的报告寄到“自然科学》杂志去后,总感到自己是搞错了。他说: “论文投递之后,我又觉得整个事情好像不大可能,如果能把稿子从邮箱里拿回来就好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人类利用原了能奠定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