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文化长廊概要1.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耕文化文化长廊概要1

水车又称孔明车,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是先人们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高超劳动技艺,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传为汉灵帝时华岚造出雏形,经三国时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 脚踩水车体验 农家小院落 豆腐坊 糖葫芦店 豆腐坊 原始人类生活场景 茶馆 布匹坊 水榭旁打渔雕塑 植物组团 大槐树 硬质铺装 绿化池 二十四节气雕塑 丰收广场 丰收是人们对于一年努力的渴望,是农民对一年辛劳的收获,丰收广场是以大槐树作为中心营造农村打麦场意境,仿佛让人到到了农忙时热闹丰收的喜悦,农闲时树下茶话的情形。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在我国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成立于我国秦汉年间,它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与我国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古代农耕密不可分,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丰收 广场周围围合二十四节气雕塑,讲述我国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 ,科普文化知识,传承中华文明。 硬化铺装 夏历景观柱 停车位 绿化种植 夏历是中国古六历之一,传说是夏代创立的历法,原历法规则已轶失,现只从一些古籍上了解一些内容:采用冬至之月为子月作历算一岁开始,历法年则采用以建寅月开始,即寅正(后来叫做夏正),其大致是采用整数366天为一岁,用减差法和正闰余,来调整时差。 夏历广场以夏历作为创作来源,以12个景观雕塑柱作为夏历12个月表现形式,追溯我国古代最传统的的历法来源。 夏历广场 停车位设计,在车位前方和车位之间种植遮阴树,车位与围墙之间种植绿篱,作为通透式围墙,增强绿化效果。同时在每个车位之间使用青石板设计铺装带,有效分隔停车位的同时,体现人性化设计 铺装意向 灯具意向 座椅意向 驳岸意向 植物意向 中原农耕文化展示区景观设计方案 区位分析 地理区位 交通区位图 G106 中原农耕文化展示位于河南中牟县候鸟庄园项目郑汴产业带核心区域,北邻沿黄河文化旅游生态产 业带,南近生态农业产业带,西连雁鸣大道,南通连霍高速。 中牟县区位图 农耕园区位图 背景研究 “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达、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的制度与理念,均与河南密切相关。” ──这是徐光春同志在谈到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完全符合中国农业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发展的实际。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华夏文明的摇篮。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中原儿女在这片土地上的辛苦劳作,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中原文化。田、牛、犁,便是千百年来中原农耕文化的恒久主题。耕作,不仅是中原农民必备的生存过程,更是他们的人生希望。可是随着现代文明的渗透超越,笨拙但显朴实的牛耕技术渐渐淡出农村的历史舞台,古老的农耕文化,也越来越让80后、90后们感到陌生和遥远。农耕生活的情景,已渐渐离我们远去,因此深入挖掘中原地区的农业发展历史,抢救性收藏和存留农业历史遗物,保护和研究农业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本次项目的目标以及目的。 现状分析 设计理念 构思解析 本设计秉承“其乐融溶”的思路。 其: 农耕文化展示位于农耕文化发展渊源的河南中牟,拥有良好的黄河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带,南近生态农业产业带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该区独有的发展条件。 乐: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规划区内多方位的感受农耕文化的奇妙快乐。 融: 融。是“融合”,溶古融今,是设计的主要目的。悠久农耕文化的精华融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手法,协调人工景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溶: 溶,“溶解”之意,体现设计设计手法,提升融合后的文化精髓,得以体现最终主题 构思形成: 古今农耕文化的融合 得天独厚的条件 丰富的文化底蕴 优越的区位交通 多方位的文化感受 文化展示 民俗体验 和谐共生的主题 人 自然 设计手法 文化思想 设计目标及原则 本次设计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吸收中原农耕文化的的精华。融入现代景观规划的设计手法,将中原农耕文化与中原民俗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打造庄园特色景观点,打造成为市民娱乐休闲、体验特色文化、城市的“室外农耕博物馆” 1、“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的融合 2、“地域文化+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 3、“生态资源+参与式体验产品”的融合 4、“都市休闲+生态旅游‘的融合 5、”社会效益+商业价值”的融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发布)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文发布) 4、《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6、《河南省城乡总体规划》 7、其他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 设计依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