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科换药基本操作技术1
伤口换药技术,是外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同时也是其他各手术专业医师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换药方法的正确与否,可直接影响到病人的伤口愈合和康复。因此,伤口换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无菌操作是基本原则 严格无菌操作 1、了解和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便酌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2、清洁伤口,去除异物、渗液或脓液,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3、伤口局部外用药物,促使炎症局限,加速伤口肉芽生长及上皮组织扩展,促进伤口尽早愈合。 4、包扎固定患部,使局部得到充分休息,减少患者痛苦。 5、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环境,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三、伤口换药的适应症 1、无菌手术及污染手术,术后3~4天检查伤口局部情况。 2、估计手术后有刀口出血、渗血可能者,或外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 3、伤口包扎后出现肿胀、疼痛加重,皮肤颜色青紫、局部有受压情况者。 4、伤口有引流物需要拔出或观察者。 5、伤口化脓需要定时清除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者。 6、伤口敷料松脱、移位、或包扎、固定失去应有作用者。 7、伤口愈合需要拆除切口缝合线者。 8、伤口需要定时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者。 9、手术前创面准备,需要对局部进行清洁、湿敷者。 10、各种瘘管渗出物过多者。 11、大小便污染或鼻、眼、口分泌物污染附近伤口敷料。 关于伤口换药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伤口局部用药 初涉外科专业工作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在换药的时候都爱问“给伤口上什么药”或“为什么不给伤口贴药”等等之类的问题,具有这种思想的人主要是受民间医生治疗疮疡传统方法的影响,错误的认为,只有外敷某些药物,才能“消炎”“拔毒”“生肌”,才叫名副其实的伤口换药。其实不然,现代医学伤口换药的含义,远远超出了这个局部外用药的范围,而主要是通过伤口换药了解伤口、清除分泌物、去除坏死组织、培养肉芽组织、促进上皮生长,最终达到伤口愈合的目的。 因此医师必须确立这样一种观点: 创伤愈合是一种正常的生物作用,伤口局部外用药对于伤口愈合并无多大帮助,换药的目的在于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这种生物作用更好的发挥。 二、伤口局部引流的原则: 1、伤口换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清洁伤口,清除伤口内分泌物,使伤口得到良好的引流。 2、引流的方法是通过在伤口内安放某种引流物,使聚积在伤口内的分泌物流出体外,或通过引流物本身的吸附作用达到引流目的。 3、引流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口应足够大,引流物填塞应松紧适当. (2)引流彻底 . (3)引流物选择得当. (4)适时去除引流物. 3、换药间隔时间的原则 (1)无菌手术后缝合切口不放引流物的,可于术后3~4天更换敷料,观察有无出血、血肿、感染等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再确定下次换药的时间,如其后病员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刀口跳痛等情况,则随时再次换药,检查伤口有无异常。 (2)无菌手术缝合后切口放置引流物的,可于术后24~48小时更换第一次敷料,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拔除引流物或继续引流,并酌情确定下次换药时间。 (3)污染切口缝合后不放置引流物的,可于术后2~3天更换第一次敷料,观察伤口确定下次换药时间。 (4)污染切口缝合后放置引流物的,与无菌手术缝合后切口放置引流物的原则相同。 (5)一般化脓性感染的伤口,往往需要在伤口内放置引流物,最初可每天换药一次,脓液及分泌物减少以后,可隔日换药一次;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分泌物明显减少时,可适当在延长换药间隔时间。 (6)严重化脓性感染或肠瘘,脓液或分泌物较多,可根据情况随时换药。 (7)不管何种伤口,一旦敷料松脱或移位,失去应有的作用,则应随时换药,有时可仅更换外层敷料,伤口内引流物或紧贴伤口的内层敷料不必揭除。 肉芽创面 消毒原理: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白脱水过于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渗入细菌内部,以致影响其杀菌能力。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酒精浓度低于75%时,由于渗透性降低,也会影响杀菌能力。由此可见,酒精杀菌消毒能力的强弱与其浓度大小有直接的关系,过高或过低都不行,效果最好的是75%。 表皮完整的伤口可以用酒精换药,如果表皮破损就不能用酒精(或者说粘膜消毒应忌用酒精),一般选用碘伏。经典的消毒方法是2%碘酒二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酒精极易挥发,因此,消毒酒精配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础心理学汪永光.ppt
- 基础护理学14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ppt
- 声乐教学法一.ppt
- 园林树木学总论2012.ppt
- 声学探测第5次课.ppt
- 复习呼吸系统.ppt
- 基础营养张玉华.ppt
- 基本组织--理论与实验.ppt
- 塑料着色用颜料安全操作100922.ppt
- 外伤现场急救技术20113.ppt
- DB21T 2176.5-2023 口岸船舶申报电子数据交换 第5部分:引航申请报文 .pdf
- DB21T 1318.3-2021 果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3部分:梨.pdf
- DB21T 1588-2019 数字林业 数据库 省级图像库建设技术规程 .pdf
- DB21T 1795-2021 污水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pdf
- DB21T 1835-2020 梅花鹿饲养管理技术规程.pdf
- DB21T 2193-2013 龙胆草栽培技术规程 .pdf
- DB21T 1576-2020 数字林业 森林区划代码.pdf
- DB21T 1793.8-2023 信息技术职业技能 第8部分:数据管理 .pdf
- DB21T 1799.10-2014 信息服务管理规范 第10部分:其他专业类服务管理 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 .pdf
-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