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林语堂翻译比较.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鲁迅林语堂翻译比较

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教学 2009 年第4 期 鲁迅林语堂翻译比较 ○ 马 骁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山东潍坊261061) [摘 要]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理论的昌盛为我们提供了审视翻译现象的多种视角。本文拟从 这些新角度出发,比较鲁迅与林语堂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上的不同,并尝试从社会、个人等各方面探寻其原因。 [关键词]林语堂;鲁迅;翻译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8610 (2009)04-0077-02 20 世纪初的中国文坛,同时期的两位大家鲁迅和林语 《域外小说集》开始,鲁迅本着用文艺改造社会的希望,抛开 堂,却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上南辕北辙、相去甚远。林语堂指 一般人所关注的强势文化,更多地引进弱小国家,像俄国、 责“以佶屈聱牙之文以飨读者”为不明译者对读者的责任, 波兰、捷克等国家的作品。其后期作品更是通过托洛茨基、 而鲁迅也对“每月说出两本幽默来”觉得十分可笑。那么为 普列汉诺夫斯基、卢那察尔斯基等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翻 什么曾有过两次“相得”,共同经历过新文化运动,曾在语丝 译了《毁灭》、《铁流》、《静静的顿河》等革命文学作品。 派与现代评论派的辩论中立场相同的两个人,竟在译学这 而在比他略晚一些的林语堂这里,翻译的样式却有一 一领域针锋相对呢?他们的不同在何处?应如何看待? 张完全不同的面孔,林语堂致力于打造一个通俗世界。一方 其实对翻译问题的争论古已有之,在西方,翻译理论经 面,他将西方的幽默引入中国文化,在他所创办的《论语》杂 过了漫长的传统阶段后,学派林立,高潮迭起。尤其是20 世 志上,荟萃了莎士比亚的《人生七记》、尼采的《市场的苍 纪70 年代以来,随着跨学科的蓬勃发展,层出不穷的新观 蝇》、法国民间故事《尼姑》等许多英、法、美式的讽刺。另一 点、新理论更是从各方面突破重围,令人耳目一新。德国功能 方面,他又将深奥难懂的中国儒道经典文献,以通俗化、大 派学者Hans Vermere 为翻译理论找到了一个第一准则:文本 众化的策略介绍给了西方。“他从译文的预期功能出发,将 [3] 目的。在这一理论下,“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 原文结构抛开,采取他认为得体的必要的变通手段” ,并加 [1] 译行为过程”。目的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入90 年 上自己对孔子、老子、庄子的理解,把《论语》、《道德经》译成 代,翻译更是在各种思潮的推动下出现了文化转向,像Lefe- 了他的《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如果说鲁迅选择的是 vere 和Bassnett 等学者开始 “把翻译放在政治文化的大背景 文本的战斗精神,那么林语堂选择的便是文化和审美。 [2] 下进行研究,强调历史意识和文化观点”,把翻译与权力、思 2.关于忠实。1909 年以前,鲁迅的翻译未能摆脱清末民 想意识、制度等联系起来,触动了翻译的政治经济基础。与此 初严复、林纾等人的影响,大刀阔斧地对原作进行删节、改 同时,译者的主体地位也随着作者的死去开始彰显,克服了 译、添加。1909 年的《域外小说集·序言》里,鲁迅提出了“直 其边缘文化的地位,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译者在创作过程中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