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补充剖析.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泥石流补充剖析

* 泥石流——洪水携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沿着陡峻山间河谷下泄而成的特殊性洪流。 其暴发突然,来势凶猛,历时短暂,侵蚀和破坏力极大,常给山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重大灾害。 泥石流 一、泥石流及其危害 由于我国多山、多地震、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泥石流分布普遍,并成为仅次于地震的一种严重地质灾害。据不完全统计,在1949年至1990年的42年中,泥石流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6045人,年均144人,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全国已有100多座县、市遭受到泥石流袭击。 1969年8月,云南大盈江流域弄璋区南拱爆发泥石流,两个村庄被毁,97人丧生。1987年7月辽宁东部地区爆发泥石流,死亡人数多达610余人。 2002年8月14日,云南省新平县因连降暴雨,多处发生特大滑坡型泥石流,波及三个乡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死亡40人,失踪23人,造成交通、通信、电力中断,民房冲毁、掩埋、农作物大面积受损,水利设施损毁严重。共冲毁房屋893户、4008间,直接经济损失16625.8万元,受灾人口29160人。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水塘镇曼糯村34户居民中19户房屋全被冲毁。 1981年暴雨引起宝成铁路和陇海铁路宝天段暴发泥石流,宝成铁路线5座车站被淤埋,50余处受灾,中断行车达二个月之久,成为我国铁路史上最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之一。 泥石流的危害 冲毁水利水电设施; 冲毁矿山及其设施; 严重破坏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 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物源条件 泥石流的物质组成除水外,还有大量的泥、砂和石块等固体物质,丰富的松散物质(泥、砂、石块)是泥石流产生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震活动和新构造运动以及某些物理作用等因素,正是这些地质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才能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充足的固体物质来源。地质构造复杂,外力地质作用强烈的地区,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等物理地质现象发育,地表往往积聚有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此外,一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 2、地形地貌 泥石流从形成、运动到最后堆积,每个过程都需要有适合的场地,形成时必须有汇水和集物场地,运动时须有运动通道,堆积时须有开阔的地形。 典型的泥石流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可分为三个区,即上游形成区、中游流通区和下游堆积区。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围椅状地形,周围山高坡陡,地形比较开阔,山体破碎、坡积或洪积等成因的松散堆积物发育,地表植被稀少,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汇集; 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利于泥石流快速下泄; 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能使泥石流停止流动并堆积。 3、水源条件 水不仅是泥石流的重要物质组成,也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的形成常与短时间内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有密切关系,如连续降雨、暴雨、冰川积雪消融、水库溃决等。松散固体物质大量充水达到饱和后,结构破坏,摩阻力下降,滑动力加强,从而发生流动。我国形成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因此持续性的降雨和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后,山区很容易发生泥石流。 * * * 内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 * 牛顿体: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