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5.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 56 年 58 年 66 年 76 年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9 年 78 年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逾地遵循! 一、背景:1976-1978 徘徊时期 1、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2、“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奠定思想基础 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 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目的: 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结果: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 意义: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 1、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转折)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召开: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北京 历史意义: ①两大 转折 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 体制 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 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②三个 标志 ①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 ②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 ③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 展新时期 。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这是1983年9月26日《时代》封面,标题是邓小平走出了“毛”的阴影 背 景 内 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 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巨变 结 果 任 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辛亥革命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含义: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前提 改革的内容 根本目的 想一想: 中国这么大,各方面的工作千头万绪,改革究竟从哪里开始呢?有人说从城市开始,城市是经济的中心;有人说从农村开始,风险小;还有人说从沿海开始,把握大。那么你的看法是什么? 人民 公社 集中劳动 缺少自主权 积极性不高 吃大 锅饭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改革前 第一个吃螃蟹者:安徽凤阳小岗村 —— 凤阳花鼓词 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过程一:安徽(小岗村)、四川(广汉)秘密尝试,包产到户; 2、过程 含义: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各家各户使用(“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生产经营方式)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最基本的形式是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 ①包产到户。以户为单位承包,包工、包产、包费用。按合同规定在限定的生产费用范围内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实现承包合同指标受奖,达不到承包指标受罚。②包干到户。又称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②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3、意义: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