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姜夔琴歌《古怨》的音色与润腔处理.doc
浅谈姜夔琴歌《古怨》的音色与润腔处理
【摘 要】姜夔的《古怨》是现存最早的一首琴歌作品,同时也是姜夔自度曲中唯一的一首琴歌。此曲以具体音乐形态创作使后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也从实际音调中把握到古代燕乐侧商调的基本特色。《古怨》在结构、旋法、调式、转调等方面都有创新。演唱时要做到唱语言、唱内容、唱感情、唱风格、唱意境,而不是单纯表现声音与旋律。
【关键词】《古怨》;姜夔;琴歌;音色;润腔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70-02
古琴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自产生以来就与诗歌相伴,人们边弹边唱,所唱的诗歌通常称为琴歌。就目前的文献资料看,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歌是南宋姜夔的《古怨》。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江西鄱阳(今波阳)人。号白石道人,擅长书法,精通音律,曾于宋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向朝廷上《大乐仪》及《琴瑟考古图》,建议整理国乐。两年后再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获诏破格参加进士考试,遗憾的是仍未考中。满腔爱国热忱,却无法实现,只能无奈寄于琴歌《古怨》中:“欢有穷兮恨无数,弦欲绝兮声苦。满目江山兮泪沾屡!君不见,年年汾水上兮――惟秋雁飞去!”1221年,姜夔怀着“满目江山兮泪沾屡”“妾自伤兮迟暮”的悲叹,在杭州旅邸遗憾而逝。
《古怨》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作者为满足个人内心情感的需要而创作的抒情诗。诗词音乐充满了骚雅、清冷的艺术气质,姜夔通过“侧商调”展开的精妙写作手法,旋律运用二度、三度的级进关系,很少出现大幅度跳动,这使得琴曲曲调平缓,增添了哀婉、柔美、缠绵的音乐特征,塑造了一幅幽静、哀怨、凄凉的画面。
一、琴歌《古怨》的音色
琴歌是诗与音乐紧密结合的一种艺术题材,深受儒、道、佛三家的艺术审美观点和哲学态度影响,因此,简单含蓄、淳古淡朴、气疏韵长是琴歌演唱的主要风格。元人燕南芝?C在《唱论》中讲到:“凡歌一句,句有声韵。有一声平,一声背,一声圆。声要圆熟,腔要彻满。”①这段话主要是说,在演唱中需用不同歌声的迂回来解释所演唱的作品。从《古怨》整体来看,A、B、A、C在音乐旋律中有所变化,但就整首歌曲的艺术气质而论,在演唱时声音应从容、平直、舒缓,不能过于外露、激越。如A段开始部分是低回婉转的间奏和作者长长的一声凄楚叹息,整首歌曲在这样一声叹息中展开,声音进入时要有极高的控制能力,采用弱进、半声吟咏式的演唱,声音要通透、飘逸,要把高贵、雅致、哀叹的音色融入其中,实柔(扎实的气息、柔美的声音)并发,多种音色虚实相间,以表达朦胧凄迷的意境,这样就能在平缓的旋律上增添几分哀婉和凄楚。B段音域较A段偏高,用声上,可适当开放(大音量)歌唱,在音乐进行时形成一个小高潮,携带哭声音色行走,创造出痛苦、悲愤的声音形象,以丰富整首歌曲的声乐表演手段和音乐思想。在琴歌的歌唱中,开放歌唱也是相对来讲的,琴歌的音乐审美还是要遵循“衰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中和之道而行之。歌曲B段的高潮部分,歌唱时应情感更投入、更深沉,依情寻声、以声唱情作为歌唱的最高追求。
二、润腔的处理
明代王骥德在《曲律》中讲到:“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②也就是说,歌曲风格之精华在于唱腔的修饰,即润腔。润腔是古曲唱法中一种特别重要的演唱技巧,对《古怨》来说,更是演绎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依字寻腔。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的首要审美标准,就是准确清晰的歌唱语言,即“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艺术自始至终贯穿着语言的咬字发音;要解决技术问题、表现问题、音乐形象的雕琢等等,都必须立足语言、咬字、发音的重要环节上,语言无疑是歌唱艺术的灵魂。”③《古怨》是作曲家严格按照中国民族音乐写作方法依字寻腔来进行创作的。因此,需要在咬字、吐字上精心设计,寻准行腔规律,做到字与腔的统一、语感与乐感的统一。《古怨》是一首骚体风格的诗词,诗词的音调与音乐的音律,以及旋律艺术成就极高,但骚体诗的歌曲有它自身的演唱规律,如“日暮四山兮”中“兮”字虽是一个语气词,表示感叹,但演唱时可做大二度前倚音艺术处理,字头缓慢出现,字腹延长,字尾急速归韵,强调它的重读,以衬托眼前的惨淡境况,形成一种重压,以增强孤独感。这些字在歌曲演唱时尽量用吟唱的方式去处理,做到声音连贯,在吐字中行腔。“妾自伤兮迟暮,发将素”一句是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特别是“发”,按古代时期音律来说属入声,字头f是唇齿音,用下唇和上唇阻气,形成“喷口”吐字,字头重吐,要唱得准确、有力,并且迅速转换到字腹?簧希?形成一个哀伤、感叹的唱腔声调,用以延伸“岂不犹有春兮,妾自伤兮迟暮”的伤感之情,演唱时吐字应给以重读,声音向外送得多一些,形成强进弱收的歌唱表演形式,借以抒发哀婉凄凉之情。
(二)以情带声。中国古诗词歌曲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