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代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汉代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doc

浅谈汉代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   摘要:汉武帝时期是经学成为汉代统治思想的开始,而由于书籍抄本、对经意理解和对古代制度及人物评价的差别,今古文斗争也日趋激烈。久居官学的今文经虽然影响很大,古文经也有众多的支持者。东汉时代出现了马融、郑玄等古文大家,博采众长,促使了今古文经学的融合。   关键词:汉代;经学;斗争与融合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104-03      谈到汉代今古文经学的的斗争与融合,首先阐述一下两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是经,有哪些经。第一,先秦时候就已经有用经做书名的著作或篇章。最早见于《国语》“挟经秉桴”,此处“经”为兵书的意思。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之后,一些儒家典籍才确立了经的地位,同时把《诗》、《书》、《礼》、《易》、《春秋》列为官学,设五经博士,置弟子苑,并从经生中选拔官吏,到这时,这些儒家典籍才真正取得了经的地位。到了后世,经的地位越来越神圣。“非圣无法,离经叛道”被视为大逆不道。这种地位是经书所独有而其他任何书籍所不可比拟的,也是儒家典籍在汉代以前所不可能具有的。经学研究了两千多年,关于什么是“经”至今尚未有定论。但简要的说“经”是自西汉以后中国封建统治者所认可的、作为国家统治思想和培养仕人教科书的一些儒家典籍。第二,随着中国封建统治加强统治的需要,就有了所谓五经、七经、九经、十三经的称谓。大抵来说,西汉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但西汉还有六经、六艺的说法,是指在五经的基础上加上《乐》。东汉有七经之说,是指西汉五经加上《论语》、《孝经》。   一、汉代经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西汉开国之初,面对的是秦朝暴政和长期战乱造成的社会残破、民生凋敝的严酷现实。想要巩固统治,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必须安定民心,休养民力。所以汉初统治集团虽说继承的是秦的大一统的政权,建立的是以帝王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在统治方针上却采取了黄老思想为指导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政策。从汉高祖到文帝、景帝,都把注意力放在休养民力方面,文化领域实行的是与黄老之学相适应的宽驰政策。直到武帝即位,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大增,政府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去造兴功业,民众经过多年休养,也具备了承担国家责任的能力。此时,因循守成的黄老之学已不再适应社会需要,当社会需要更张振作之时,儒家思想便代之而起,把中国历史引向了一个辉煌的新时期。   汉武帝渴望建立功业,积极提倡奋发向上的儒家学说。即位之初就改变了不任儒者的政策,他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将布衣大儒公孙弘擢为三公,封平津侯。给天下士人树立了由儒术进身的榜样,引得天下学士靡然乡风,儒学地位空前提高,改变了学术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儒家学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法、道、阴阳等各种不同学派的思想,逐渐完成了从原始儒学到适应封建大一统需要的新儒学的改造。春秋公羊说的董仲舒起了尤其重要的作用。董仲舒对西汉统一事业的贡献就在于战国以来的的各家学说以及儒家各派学说在孔子的名义下在春秋公羊说的名义下统一起来。经过董仲舒的巨大加工,向来被看作是不达时宜的儒学一变而成为霸王道杂之合于汉家制度的儒学,因此,汉武帝接纳董仲舒提出的用儒家学说统一全国思想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儒学地位空前提高,于是体现和宣传儒家思想的经学便发展起来。   西汉经学发展的表现在:第一,国家正式经学列为官学,主要为为五经博士并为博士设士弟员,博士弟子都是从各郡国选拔而来;第二,不仅中央设太学,各郡国都设立学校,设置经师以教学;第三,从经生中选拔官吏。自汉武帝后,学习经学成了获取利禄的途径,因此,凡做官为吏,无不通一经者,而利禄的刺激是促使经学发展的重要动力;第四,在当时的政治阶级的政治生活中引经据典已经成为风气,不论是皇帝的诏书,大臣的奏议,政府的公文以及言谈议论莫不援引经义以为根据。号为以经术缘吏事;第五,统治者大力鼓吹通经致用。   二、今文经与古文经   今文经是汉代学者所传述的儒家经典,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大都没有先秦古文原本,而由战国以来的学者师徒父子相传,到汉代才一一写成定本。今文经包括三家诗(申培所传的《鲁诗》、辕固所传的《齐诗》、韩婴所传的《韩诗》),出于伏生的《尚书》(分为欧阳氏、大夏侯氏、小夏侯氏三家),出于高堂生的《礼》(分为戴德、戴圣、庆普三家),出于田何的《易》(分为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四家),出于胡毋生、董仲舒的《公羊春秋》(分为严彭祖、颜安乐两家)以及江公所传的《谷梁春秋》。以上是今文各家,三家诗于文帝、景帝时最早立为博士,武帝时遍设五经博士,至宣帝时今文五经各家全部分立博士。   古文经是指战国时代用东方六国文字写的儒家经典。汉代的古文经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