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杭州《小巷故事》(曹晓波)
心似桃花一样
1——醋坛巷
南宋定都杭州,才一年,杭州城里怨愤颇多,有一句俚语说:“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发酒醋。”第一句“欲得官”早就听说,不说宋江,就是后来的中兴名臣辛弃疾,当初也当过北方的农民军头目。
第二句“欲得富”,要不是明明白白写在厉鹗的《东城杂记》里,真以为是现代版“想要富,造假货”的翻版。不过南宋时的杭州人还是淳朴的,“发酒醋”,并不是用井水加什么大料做的假酒、假醋,而是真正用粮食发酵制作。他们指望的是“赶着行在”,买一个大钱。“行在”是什么?客气话,说皇帝还在巡行之中。其实那时候皇帝是在逃难啊,什么也顾不上了。不趁这个时候发财,还等何时?
“赶着行在发酒醋”,也因为是杭州城里吃香的喝辣的人一下子海了,崇宁年间才二十万人口的一个城,到了赵构定都,一下子成了一百二十四万口,还都是有来头的。自从王安石变法,为了取得对酒醋行业的直接官税,禁止民间私酿,也是造成酒醋价格猛涨的原因,铤险的私酿者往往成了巨富。这一种不计众人的得失,而站在官方意志上的改革,也是遭到时人诟骂的原由。
南宋一旦定都,也定下了十二个醋坊,抓紧制作。醋坛巷,便是那时十二个醋坊之一。初建时坊内筑有红亭,时称红亭醋库。到了后来,醋不做了,红亭尚在,便成了“东园十景”之一的“红亭夕照”。那时候,每到清明前的三天,不少在东园居住以示避世的怨妇寡女,往往“泪妆素衣”,唤三呼四,到东园各景游玩。有诗说“红亭醋库桥东住,心似桃花一样酸。”见了红亭,也常常钩起了她们心头的苦楚。
旧时住在醋坊巷的女人,虽没有庵中尼僧的心怨,也是够苦的。当然,这说的是劳苦大众。住在醋坊巷中潮鸣苑的八十六岁的沈老伯说:这苑的位置以前是一个潮鸣寺大荡,也是东园七十二荡中最大的一个。潮鸣寺大荡从这里往北,一直要到潮鸣寺门口;西面接近东街路(建国北路)了,最深处有三米多。在早,哪怕是大雪纷飞,荡上结了厚冰,附近的女人,一早都要到这荡里来汏白丝的。敲开冰,两手浸得通红,苦啊。
醋坛巷以前宽不过三米,沿着小巷,两边有墙门,也有二层楼的板壁房子。板壁房子开店的多,早先庆春门直街(庆春路)对面是一个菜场,醋坊巷的南头也有几家肉店、南货店。巷里当年最多的还是机坊,墙门里头,多的人家有四五张。后来日子好了,到荡里汏丝的女人不多了,这一种苦生活都拨给了城外人。
如今的醋坛巷,端的就是一条大街,一个闹市,车水马龙。“谭鱼头火锅庆春店”、“世纪联华潮鸣店”都开在这里。一到晚上,灯红酒绿,街上停满的都是小车。你要是往北走,穿过潮鸣寺巷,迂回在回龙庙前那一段小巷的中间,似乎,你还能看到旧时醋坛巷的影子。
醋坛巷中清时出了一个施澹珍,据载:施澹珍自小瘦弱,短小,貌不惊人,但博览经史,书法诗赋,名噪一时。只因科举失意,以著作教书为业。有一年,施澹珍游学到了高州,遇到“异人”,授于他“拳勇之术”。回来后施澹珍一度在魏姓人家教书,也不说自己身有异术。有一天街上有社火神会,类似现在的游行,魏家也借了吉日,请了几桌客人。酒席吃到一半的时候,门外有一帮地痞油子,来窥看魏家的女人,口吐调戏之语,众人无法阻止。只见施澹珍上前,先是劝说不听,用施澹珍一挥胳膊,众地痞居然全部倒地。
施澹珍后来出门,几次都有这一种“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壮举。看来,清时的文人,对这一种既能“治世以纲”,又能“治乱以力”的行为还是极为赞赏。这似乎也是盛世走向衰败时文人的普遍心理,好歹也算与“心似桃花一样酸”相吻。
--------------------------------------------------------------------------------
堤上无痕水有鉴
2——河罕上(流水西苑)
四十年前,河罕上的集市是远近闻名。一条沿河的小街,两边一溜店铺,早市,街中全是地摊。这里的人,“我”不叫“我”,叫“吾”,最顺口的是:“吾拉是乡下人。”
这时天灾刚过,人祸也少了一些。地里也有了产出,店里的商品也有了一点,集市上也多了农副产品,包括乡下人舍不得吃的泥鳅黄鳝花生菱角。近郊的农民,每天的工分毕竟只值一两毛钱,还不像工人月月都有。河罕上的街上,多的是城里的买者和农村的卖者。尤其商店,紧缺品分配下来,农民没钱购买,这也是城里人爱逛河罕上的原由。那时候还没有“以权谋私”一说,商品来了,明明白白摆放,通个消息给城里的亲戚,大家装作不认识。
要说城墙,早在五十五年前就没了,但影子还亘在城河的上面。一九八三年,我结婚,一溜老式的大窗户要配两块窗帘布。有一块粉红的薄纱,是在闸弄口供销社买的;一块米黄水果花色的“核桃呢”,是在河罕上的布店相中的。三寸布票买一尺,捡了一个大便宜。那一年,我住在河坊街,城里难买到这些紧俏商品。。
河罕上,地名牌上写作“土”字傍的“罕”,这个字,词典上没有。杭州的志书,也有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