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苏联兴亡论,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角度.doc

第十讲 苏联兴亡论,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角度.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讲 苏联兴亡论,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角度

第十讲 苏联兴亡论 ——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角度 俄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相同处: 历史背景——亚细亚生产方式 基本特征——对历史发展顺序的改变 因果互动——以俄为师 发展进程——基本吻合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构想——“多国同时革命论” 含义:其一,在质的方面。 所谓“国”是指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所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3版 2卷 83页) 辩证法之质量互变规律 其二,在量的方面。 所谓“多”是指无产阶级的多国合作 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资本国际化的客观实际 巴黎公社的实践教训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多国同时革命论”与俄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困惑 格奥尔基·瓦连京诺维奇·普列汉诺夫(Георгий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Плеханов,1856年12月11日-1918年5月30日),俄国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亚历山大·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87年亚历山大3处,即《世界革命共产主义者协会》、《致约·魏德迈》和《纪念国际成立七周年》。 在《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和《哥达纲领批判》等文章中,马克思还使用过“工人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等近似的提法。 其三、普列汉诺夫和列宁、俄国两大革命派的分野——布尔什维克(多数派)与孟什维克(少数派)的分野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 1、革命的依据: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革命的道路:一般性与特殊性(宏观与微观) 3、革命的动力:矛盾的内因和外因 4、革命的目标: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四、“一国首先革命论”的实践:十月革命的发动及困局 其一、十月革命的发动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列宁在十月 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464页 三联书店 1980) 恩格斯在1893年回答普列汉诺夫的战友——查苏里奇关于俄国能否革命时所表达的观点:“我所知道或者我自以为知道的俄国的情况,使我产生了如下想法:这个国家正在接近它的1789年……这是一种例外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很少几个人就能够制造出一场革命来。换句话说,只要轻轻一撞,就能使处于极不稳定的平衡状态……的整个制度倒塌。只要采取一个本身是无足轻重的行动,就能迸发出一种后来无法控制的爆发力。……那些自夸制造出革命的人,在革命的第二天总会看到,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制造出来的革命根本不像他们原来打算的那个样子……在这样的国家,如果1789年一开始,1793年很快就会跟着到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 36卷 第301——305页) 1923年1月17日《论我国革命》:“既然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既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的人民呢?……你们究竟是在哪些书上看到,说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或不可能有这类改变的呢?”(列宁全集2版 43卷 372-373) 列宁对十月革命道路实质的揭示:“改变”“通常的历史顺序” 历史顺序的含义:1,宏观:5大社会形态的依次递进; 2,微观:1个社会形态的改造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十月革命道路:用逆向操作的方式,实现从封建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跨越 1924年1月21日,列宁去世。 十月革命道路是否能够走通? 理论分析: 基本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基于普遍性,结论悲观 普列汉诺夫遗嘱 1918年4月,普列汉诺夫病危,他叫来好友捷依奇,开始口授政治遗嘱,历时两个多星期。他同时声明该遗嘱在“布”党掌权期间不得发表。 俄国《独立报》1999年11月30日编发了这份政治遗嘱下面是普氏的政治遗嘱中部分预言性论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知识分子的队伍比无产阶级增加得更快,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跃居首位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理论便会过时。 布尔什维克的无产阶级专政将迅速演变成一党专政,再变为领袖专政。而建立在欺骗和暴力基础上的社会,本身就包含着自我毁灭的炸药,一旦真相大白,便会土崩瓦解。 “布尔什维克党”将依次四大危机:饥荒危机、崩溃危机、社会经济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最后政权瓦解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十年,但这个结局无法改变。 国家的伟大并不在于它的领土甚至它的历史,而是民主传统和公民的生活水平。只要公民还在受穷,只要没有民主,国家就难保不发生社会动荡,直至政权垮台。 有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