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能力半径的企业规模边界.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核心能力半径的企业规模边界

基于核心能力半径的企业规模边界 摘 要:企业规模边界的扩张是企业实现增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实质是企业能力半径的构建和强化。以核心能力为视角,分析决定企业核心能力半径的因素发现,在不同核心能力半径下,企业规模边界的变动存在规律性变化,企业的能力半径决定了企业规模边界的上限,而核心能力半径决定了企业规模边界的下限。  关键词: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半径;规模边界;测度   Abstract:The expansion of enterprise scale boundar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an enterprise to realize growth and its essence is to construct and consolidate the radius of enterprise capacity. From the angle of core compete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which determine the radius of core enterprise competence,indicates that the change of enterprise scale boundary is regular within the radius of different core capacity and that capability radius of an enterprise determines the upper limit of scale boundary while the core competence radius of an enterprise determines the lower limit of scale boundary.   Key words:core competence;radius of core competence;scale boundary;measurement      在企业成长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当企业在初创时期,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把企业搞得红红火火。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资本的累积,企业变得越来越大、但也越来越缺乏竞争力,成为外强中干的庞然大物。那么,企业的规模究竟要做到多大才能使其具有竞争力?如何决定企业的最佳竞争力规模边界呢?      一、企业规模边界的内涵      自从亚当·斯密提出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决定企业规模边界的观点以来,有关企业规模边界的研究从未间断,取得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企业规模边界的经典理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分析了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所带来的报酬递增现象,认为企业规模边界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分工协作水平决定的,企业在延伸了的分工链条中可以扩展其边界和规模[9]。   卡尔·马克思十分重视协作对企业规模边界的影响[10]。 他指出,企业的规模和边界应由协作劳动创造剩余的大小决定,或者说共同劳动的规模由团队协作生产产生的集体力所决定。此外由于协作生产是技术上不可分的,所以协作的规模就是企业的最小规模,技术的变革能导致生产所需的最低资本额发生变化,使协作规模变大,从而导致企业边界扩展。   杨小凯(1994)将斯密定理加以精炼,认为企业规模是按照工业技术所能达到的范围划定的企业的“自然边界”,并将企业看成是技术上的生产函数:当企业规模均小于市场规模需求时,企业将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确定本企业的规模边界。   科斯(Coase,1993)通过考察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交易成本论。他深入分析了企业产生的原因及其有关规模边界确定的问题后认为,企业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交易费用与企业管理成本的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企业就会取代市场价格机制来协调劳动分工,企业的规模边界就会扩大,反之则会缩小。   威廉姆森(1967)主要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对企业规模边界进行了研究,认为不确定性、交易频率与资产专用性决定企业规模边界的变化。当某个关键的不确定性的因素存在于原材料的供给过程中时,组织可以向后整合资源去减少其对单一交换对手的依赖性,并且用较有力的条款,保证其对关键资源的可获得性。当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来源于获取消费者的过程中或是周期性价格的易变性,组织可以向前整合。此外,交易频率越高,越需要内在化;资产专用性越强,越需要内在化。还有学者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激活和配置力量的角度来考察企业规模边界,认为企业的规模边界应该被设定在对关键性的资源和外部力量行使最大化的战略控制的临界点(Porter,2000)[4]。   (二)企业规模边界的动态理论   钱德勒(chandler 1962)提出企业规模边界的扩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