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第二轮复习课件1.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史在高考中的比重先秦时期简表秦汉时期简表魏晋南北朝隋唐简表宋元明清简表重点问题两个社会转型时期春秋战国明末清初没有完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土地问题儒家的变迁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两次社会转型高考题目欣赏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显著趋势不包括铁器牛耕使用渐广诸侯兼并趋向统一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中外联系不断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课堂练习简述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史 在高考中的比重 先秦时期简表 秦汉时期简表 魏晋南北朝隋唐简表 宋元明清简表 重点问题 1.两个社会转型时期 春秋战国 明末清初(没有完成)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 3.土地问题 4.儒家的变迁 5.李约瑟难题 1.中国古代两次社会转型 高考题目欣赏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显著趋势不包括??A.铁器牛耕使用渐广??B.诸侯兼并趋向统一?C.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D.中外联系不断加强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课堂练习 简述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并作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1)建立皇帝制度,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一人;(2)中央政府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军事事务;(3)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分封制度,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负责地方行政。(4)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广大人民的统治。 3.土地问题 商周时代的井田制具有土地所有形式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特征。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均田制,……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宋代以后,“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情形更为严重。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许多开明的政治家都注意到这一问题,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但是,由于地主阶级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通过改革来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最终都未能成功。 中国古代历朝的民众暴动,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平均”的口号。……明末农民战争中,就有人提出了“贵贱均田”和“均田免粮”的愿望。这样的口号代表了民众的社会要求,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整理:中国近现代土地方案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旧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新民生主义:“耕者有其田” “工农武装割据”中的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建国以后农村生产变革与调整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课堂练习 材料一 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摘自《杨文弱先生全集》 ?材料二 先代有限田之议,均田之制,口分世业之法,宜仿其制而乘除之,亦因时救弊之政也。——摘自《胶滨语录》 材料三 徒党不下千数,始则占耕民田,后遂攻打郡县。——摘自《王文成公全书》 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2)对于这一社会问题,材料二、三反映了两种解决方法,这两种解决方法的根本不同是什么? (1)土地兼并严重。(2)一种是借鉴先代田制进行改良,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一种是夺取地主土地,采用暴力手段打破旧秩序。 4.儒学的变迁 课堂练习 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A.人定胜天    B.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    D.实行仁政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吸收了 A.孟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 C.韩非子的思想  D.孔子的思想 (温州一模)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三纲五常(15,17) B.经世致用(11,5) C.万物本原(16,29) D.抗衡佛老(2,1) 5.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内容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原因:科学技术没有应有的社会地位,占主导的是科举制度(或答八股取士,文网严密)。封建专制加强。闭关自守政策推行(或答中西文化交流中断)。(若概括为缺乏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和机制可加分) * 38分 1道26分 3道12分 2010备用卷 32分 无 8道32分 2010正卷 34分 1道26分 2道8分 2009备用卷 24分 无 6道24分 2009正卷 总分 综合题 选择题 百家争鸣 最早的指向仪器 铁犁牛耕出现 都江堰郑国渠 郡县制开始出现 春秋战国 井田制 青铜器作为礼制象征 分封制 宗法制 西周 司母戊鼎 陶开始向瓷过渡 商 文字起源 壁画、陶画出现 纺织技术萌芽 早期铜器 彩陶与黑陶 原始瓷器 新石器时代 思想文化 经济 政治 楷书 一牛挽犁 杜诗创造水排 陶向瓷过渡完成 州成为行政区 东汉 罢黜百家,倡导儒学 太学 地方教育系统 汉赋 田庄出现 素纱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