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旋流燃烧器的布置 燃烧器前后墙或两侧墙布置 两面墙上燃烧器喷出的火炬在炉膛中央互相撞击后,火焰大部分向炉膛上方运动,炉内的火焰充满程度较好,扰动性也较强。 若对冲的两个燃烧器负荷不相同,则炉内高温火焰将向一侧偏移,造成结渣。 旋流燃烧器炉顶布置只在采用W火焰燃烧技术的较矮的下炉膛中才应用。 煤粉火炬的稳燃技术 利用燃烧器的各种结构产生局部烟气的回流,增强对煤粉气流供热能力; 用饨体产生回流,如钝体燃烧器等; 用速度差产生回流,如大速差同轴射流燃烧器; 用叶片产生回流,如旋流预燃室; 用蜗壳产生回流,如蜗壳式旋流燃烧器; 煤粉火炬的稳燃技术 采用各种方法使煤粉气流在进入炉膛之前进行浓缩分离,浓相(0.8 ~ 1.2kg煤粉/kg空气)处于炉膛内的向火面,有利于着火和燃烧,煤粉淡相(0.2~0.4kg煤粉/kg空气)处于水冷壁面,可减缓水冷壁遭受煤粉的冲刷磨损、高温腐蚀和结渣。 钝体燃烧器 钝体燃烧器是在直流燃烧器靠近一次风喷口1出口处安装一个三角形的非流线形物体—钝体2; 煤粉空气流经钝体后,在钝体后面产生一较大的高温回流区3; 煤粉气流由喷口射出,遇到钝体后,由于煤粉颗粒惯性大,在回流区边缘附近集聚,形成一个高煤粉浓度区域; 在钝体的导流下,一次风射流的扩展角显著增大,射流外边界卷吸高温烟气的能力有所增加。 高浓度煤粉的稳燃作用 提高煤粉化学反应速度; 降低煤粉气流着火温度; 减少煤粉气流的着火热; 增加辐射吸热量; 降低污染物Nox的排放。 高浓度煤粉的稳燃作用 稳燃腔煤粉燃烧器 稳燃腔煤粉燃烧器由稳燃腔腔体、钝体和煤粉浓淡分离三角滑块组成 。 钝体 置于稳燃腔腔体中,煤粉气流流经钝体后形成一个回流区,卷吸炉内的高温烟气加热煤粉气流,强化着火、燃烧。 稳燃腔煤粉燃烧器 三角形滑块 一次风直管段中的三角形滑块可进行煤粉的浓淡分离,在燃烧器出口得到所需的煤粉浓相和淡相进入炉膛燃烧。 稳燃腔腔体 腔体使钝体后回流区封闭,煤粉气流经钝体后一段距离仍汇合成一股气流,不致改变炉内气体动力场;将钝体置于腔体内,钝体前腔体有一渐扩段,相对减低了气流的速度,可避免钝体烧坏,减轻磨损。 双通道煤粉燃烧器 原燃烧器一次风喷口上、下侧各开一个一次风口,形成双一次风通道 两股一次风以贴壁射流形式进入一突扩室,其间形成高温烟气回流,稳定煤粉的着火和燃烧。 两个一次风喷口两侧壁腰部布置腰部二次风 腰部风全开,可屏蔽一次风形成的高温烟气回流,用于调节煤粉着火点位置,避免燃烧器两侧壁过热与结渣。 双通道煤粉燃烧器 下一次风口两侧各装1个直径为Φ6~8mm的高速蒸汽射流管 流速可在0~音速(音速:1个标准大气压,15℃约为340米/秒)之间调节。高速气流产生的强烈回流与一次风射流产生的烟气回流重合,进一步强化下一次风粉的着火;根据不同煤种对着火热的要求,通过改变高速蒸汽射流的压力可改变高温烟气回流量,适用于极难燃煤种。 双通道煤粉燃烧器是通过改变腰部二次风风量和高速射流蒸汽压力来控制煤粉着火,达到低负荷稳燃和适应煤种变化的目的。 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器 燃烧器一次风管内采用百叶窗式浓缩器 百叶窗将一次风在水平方向上分成浓、淡两股气流,百叶窗的最后一级叶片可调,用来调节煤粉的浓缩比,以满足各种负荷和煤种变化的需要。 燃烧器出口设置钝体和侧面风 钝体用来形成一定的烟气回流起稳燃作用,侧面风可保护水冷壁避免高温腐蚀和结渣。 WR燃烧器 煤粉气流通过管道弯头时,受离心力的作用分成浓淡两股,喷嘴中间的水平肋片将其保持到离开喷口以后的一段距离,形成煤粉浓淡偏差燃烧。 WR 燃烧器又称直流式宽调节比摆动燃烧器,是一种高浓度煤粉燃烧器。其结构简单,由喷嘴前端板、波纹扩流锥及喷嘴整体套装而成。 WR燃烧器 煤粉喷嘴出口处的波纹扩流锥,可在喷嘴出口形成一个稳定的回流区,将高温烟气不断回流到煤粉火炬的根部,以维持煤粉气流的稳定着火。 一次风喷嘴设有周界风,可避免一次风喷口烧坏;由于周界风和一次风首先混合,还可调节一次风煤粉浓度,以适应煤种变化。 W型火焰炉膛结构 W形火焰炉膛由下部的拱型着火炉膛(燃烧室)和上部的辐射炉膛(燃尽室)组成。前者的深度比后者约大80~120%。 燃尽室前后墙向外扩展构成炉顶拱,并布置燃烧器,煤粉气流和二次风从炉顶拱向下喷射,在燃烧室下部与三次风相遇后,再1800 转弯向上流经燃尽室炉膛,形成W形火焰。 W型火焰燃烧方式的特点 炉膛温度高 煤粉喷嘴出口处于燃烧中心; 炉顶拱的辐射传热可提供部分着火热,同时可减少对燃尽室的放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十八护理核心制度.doc VIP
- Unit3OurcultureourtresaureReading课件高中英语牛津译林版(2020)选修第三册3.pptx
- JJF(京)159-2025 水质在线电导率仪校准规范.pdf VIP
- GZ104 跨境电子商务赛题第5套-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拟设赛项赛题.pdf VIP
- 新22J10 无障碍设计.docx VIP
- 杨志人物介绍水浒传.pptx VIP
-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顾宜第四章课后答案.pptx VIP
- GZ104 跨境电子商务赛题第6套-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拟设赛项赛题.pdf VIP
- 《PDCA管理循环培训》课件.ppt VIP
- DGTJ08-2206-2024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标准(人防工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