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第二临床医学院儿科 杜淑娟 教学目的 了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概念、范围。 熟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掌握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辨证论治。 重点: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辨证论治。 难点: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1、定义: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 临床特征 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伴有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概述 3.发病情况:国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国内报告的学龄儿童患病率为1.3~13.4%。男孩远较女孩多,约4~9∶1。好发年龄6~14岁。 4.预后 较好 概述 5.范围:中医古代文献中无本病的专门论述,根据临床表现,属于 “脏躁”、“躁动”、 “健忘” “失聪”等范畴。 《寿世保元·健忘》:“陡然而忘其事,尽心力思量不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 、 病因病机 病因 1.先天禀赋不足 :如父母健康状况欠佳,特别是母亲孕期多病,致使子女素体虚弱,肝肾不足 (遗传因素) 2.产伤或外伤 致患儿气血瘀滞,经脉流行不畅,心肝失养。 3.后天护养不当: 如饮食失调损伤脾胃。(食物添加剂) 4.情绪意志失调:小儿纯阳之体,阳胜而多动,加之教育不当,溺爱过度 病因病机 病机 阴阳失调,心肝脾肾功能失常 阴阳失调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静阳躁”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小儿为纯阳之体,易出现阴虚阳亢的病理变化,出现阴静不足,阳动有余的证候。 病因病机 心肝脾肾功能失常 《素问·宣明五气篇》: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现代医学病因病机 1.生物学因素 (1)轻微脑损伤 (2)遗传因素 (3)儿茶酚胺的代谢 (4)神经解剖 2.环境因素 (1)铅轻度中毒 (2)食物添加剂 (3)教养不当 临床表现 1.症状 1)注意障碍 为本症主要特点 2)活动过多 不分场合、无明显的目的性 3)冲动任性 4)学习困难 2.体征 “软神经征” 常用的有翻手试验,指鼻试验和点指试验。 。 诊 断 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第四版(DSM-Ⅳ) (一)症状标准与分型: A组症状:注意分散:以下症状≥6条 1.常常不注意细节问题或经常在作业或其他活 动中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 2.在完成任务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集中( 7~10 岁注意力集中于一件事不足20分钟, 10~12岁不足 25分钟,12岁以上不足30分钟) 诊 断 分型: 按症状分布特点将其分为3个亚型: ①注意缺陷症状和多动-冲动症状 均≥6项者为混合型; ②仅注意缺陷症状≥6项者为注意缺陷为主型; ③仅多动-冲动症状≥6项者为多动 为主型。 诊 断 (二)病程标准:通常于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且达到与发育阶段不相适应和不一致的程度。 (三)排除标准:排除小儿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障碍和药物副反应等。 诊 断 (四)严重程度分类: 1.轻度:症状符合或稍微超过诊断标准所需 症状, 仅有微小的或没有学校和社会功能的损害。 2.中度:症状和损害在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很多,有明显而广泛的学校、家庭和伙伴关系的社会功能的损害。 常见并发症 30~60%伴有对抗障碍 20~30%伴有品行障碍 20~30%伴有焦虑障碍 20~60%伴有学校技能障碍 鉴别诊断 (一)精神发育迟滞 (二)正常顽皮儿童 (三)多发性抽动症 (四)小儿孤独症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脏腑 心:心神不宁,多动不安,失眠多梦。 肝:好动难静,冲动易怒,不能自控 。 脾:兴趣多变,做事有头无尾,记忆力差。 肾:动作笨拙不灵、健忘、遗尿。 辨证论治 辨阴阳 阴静不足: 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情绪不稳,神思涣散, 阳亢躁动:动作过多,冲动任性、急躁易怒。 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调和阴阳,平抑肝阳。 心肾不足者,治以补益心肾, 肾虚肝亢者,治以滋阴养肝, 心脾气虚者,治以补益心脾。 病程中见有痰浊、湿热、瘀血等兼证,佐以化痰、清热、化湿、祛瘀等治法。 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1.肝肾阴虚(肾虚肝亢) 证侯:多动多语,急躁易怒,冲动任性,难以自控,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笨拙不灵,或有遗尿、腰酸乏力,或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苔少,脉弦细。 治法:滋养肝肾,平肝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辨证论治 2.心脾不足 证候: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而不暴躁,做事有头无尾,睡眠不实,神疲乏力,食纳不佳,形体消瘦或虚胖,舌淡,苔少或苔薄白,脉虚弱。 治法:养心安神,健脾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