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docx

内分泌科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分泌科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结合脾瘅(糖尿病前期)患者临床特点,拟诊断标准如下: (1)患者多形体肥胖或超重,可有易疲倦、失眠或多寐、多食或纳差、口干多饮、腹泻或便秘、小便多等表现; (2)平素多食肥甘、久坐少动或情志失常等; (3)有消渴病家族史者,可作为诊断参考。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 6.1mmol/L(110mg/dl)≤空腹静脉血浆血糖≤7.0mmol/L(126mg/dl),或(和)7.8mmol/L≤OGTT试验中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二)证候诊断 1.肝胃郁热证:神疲体倦,体重下降或肥胖,心烦失眠,尿多,大便秘结。口渴咽干,喜冷恶热,语声高亢有力,口苦,纳多,或有头晕,胸胁苦满,善太息,舌红苔黄,脉有力。 2.气滞痰阻证:形体肥胖,腹型肥胖,或见脘腹胀闷,心烦口苦,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 3.气虚痰湿证:形体肥胖,腹部增大,或见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淡无味或黏腻,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濡缓。 4.阴虚气滞证:形体中等或偏瘦,或见口干口渴,夜间为甚,两胁胀痛,盗汗失眠,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细。 5.阳虚寒湿证:神疲体倦,体形瘦弱或虚胖,但欲眠睡,夜尿频多或小便少,大便溏或先硬后溏或下利。畏寒喜热,肌肉松弛,面色萎黄、晄白、淡白或晦暗,语声低微,手足不温,纳呆,腰膝酸软,口水多,舌淡,脉无力。 二、治疗方案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胃郁热证 治法:清肝和胃。 推荐方药: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柴胡、黄芩、黄连、大黄、枳实、瓜蒌、白芍、法半夏、生姜、大枣等。 中成药:小柴胡片、龙胆泻肝丸、丹栀逍遥丸等。 2.气滞痰阻证 治法:理气化痰。 推荐方药:越鞠丸加减。苍术、黄芩、香附、栀子、神曲等。 中成药:越鞠丸、温胆片、二陈丸等。 3.气虚痰湿证 治法:补气化痰。 推荐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炙甘草等。 中成药: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等。 4.阴虚气滞证 治法:养阴理气。 推荐方药:二至丸合四逆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实、女贞子、旱莲草、炙甘草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生芪消渴胶囊、降糖甲片等。 5.阳虚寒湿证 治法:温阳化湿。 推荐方药:附子汤合理中丸加减。熟附子、干姜、白术、白芍、茯苓、人参、炙甘草等。 中成药: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 穴位贴敷 可根据患者临床证候特点选择穴位贴敷药物。 如脾瘅合并有睡眠不佳者,可选用醋调萸桂散敷贴涌泉穴。 1.方法:将适量吴茱萸研末,与肉桂粉一起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两足心(涌泉穴),盖以纱布固定,每晚1次,次日早晨取下,5~7天为1个疗程。 2.功效:调和阴阳,引火下行。 3.适应症:适用于脾瘅阴虚或阳气虚等至阴阳不和出现失眠、多汗等患者。 (三)针灸疗法 1.艾灸疗法 (1)方法:用艾绒或艾条等,在体表的某些经穴或患病部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隔姜、隔蒜、隔附子饼灸)地施以适当的温热刺激。 (2)功效: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起到温和气血、扶正祛邪、温阳散寒。 (3)适应症:适用于脾瘅患者气虚痰湿盛患者,可选足神阙、三里、三阴交、内关、中脘、神门等。 2.体针及耳穴压豆 体针及耳穴压豆可以通过穴位刺激,可达到调整气血阴阳、减轻体重等作用。 (1)方法:如体针选择丰隆、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太冲等,耳穴可选肝、胆、肾、肾上腺、神门、内分泌等。 (2)功效:人体的五脏六俯在耳廓有相应的穴位分布,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内脏气血阴阳功能。 (3)适应症:脾瘅各证型患者。 (四)其它疗法 根据情况可使用糖尿病治疗仪、经穴电针治疗仪、磁疗仪、微波热疗仪等。 (五)中医饮食生活起居调理 1.食饮调理 q%GlS=o 少食肥甘厚味、煎炸烧烤及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当食用粗粮,多食绿色蔬菜。并根据不同体质特点选择饮食。 (1)定时定量 饮食时间有节,即一日三餐时间相对固定。 饮食量有节制,以控制总热量为主:首先计算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然后根据理想体重和工作性质,参考原来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计算热量,成人卧床休息状态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25~30kcal;轻体力劳动30~35kcal,中度体力劳动35~40kcal,重体力劳动40kcal以上。 依体质特点选择食物 根据辨证结果,按照体质寒热不同特点进行选择食物。 ①偏实热阴虚证者:可适当选择偏寒滋润食物; ②偏虚寒湿盛证者:可适当选择偏温热性食物; ③虚实寒热兼见者:可适当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