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_忠恕之道_与现代社会的道德精神.pdf

孔子的_忠恕之道_与现代社会的道德精神.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的_忠恕之道_与现代社会的道德精神

  《前沿 》                                 2009年第 6期 孔子的 “忠恕之道 ”与现代社会的道德精神 黄小娟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广州  5 10053) [摘  要 ] “仁学 ”是儒家人学的哲学 , “忠恕之道 ”是孔子仁学伦理原理中重要的道德内容 。孔子认为 , 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的 “仁 ”,就是道德 。这种儒家道德行为的主要实施方式即 “忠恕之道 ”。“忠恕之 道 ”以人为本位 , 以道德伦理为中心 ,构建了儒家伦理型人学的道德精神体系 ,对充实个体道德精神 、加强社 会成员道德责任感以及构建现代社会的道德精神都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 [关键词 ]孔子  忠恕之道  现代社会  道德精神 [中图分类号 ]B 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9—8267 [ 2009 ] 7—0 174 —03   儒家的伦理观源于周代文化 ,周人建立起成熟的宗法等 呢 ? 级制度 , 以殷朝为鉴 ,在传统的天命鬼神崇拜中推出 “敬德保 首先 ,要有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的思维规律 。《论语 民 ”的新观念 ,形成一套人文的礼乐制度 ,用以补充单纯依赖 ·颜渊第十二 》记载 : “仲 弓问仁 。子曰: ‘出门见大宾 ,使民 宗教祭祀和政治手段的不足 。孔子继承发展了周人重人伦 如承大祭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 。’”孔 之道的传统 ,冲破传统宗教对社会思想的约束 ,创建了儒家 子在回答学生怎样做才是仁时 ,说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就 的道德学说 ,把人提到首位 ,形成以道德论为核心的哲学理 是仁 。这是孔子对其 “仁 ”的涵义众多阐述中其中的一种 。 论体系 。冯友兰先生认为 , “关于人的德行 , 孔子强调仁和 由此孔子要求他的学生事君使民一是要严肃认真 ,二是要宽 [ 1 ] P37 义 ,特点是仁 ”。 孔子最重仁德 ,把仁看作理想人格首要 以待人 , 这两者 皆以 “仁道 ”为根本 。“己所不欲 , 勿施于 的和基本的因素 ,孔子的仁学道德原理 ,也是以仁为中心 。 人 ”,按照孔子的说法 ,就是 “恕 ”,有了 “恕 ”的宽容心态 , “施 在孔子看来 ,人的人学本性 ,就是仁 。但仁不是单独存在的 , 诸己而不愿 ,亦勿施于人 ”的道德理念 自然在其意识之中。 它必须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之中 ,并通过人的 但孔子也认为 ,坚持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这一道德法则并 一定行为表现出来 ,否则 ,离开了人 ,仁就没有实体性可言 , 不是容易的事 。“子贡曰: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吾亦欲无 [2 ]中庸 ·第十二章 [ 2 ]论语 ·公冶长 所以孔子说 : “仁者 ,人也 。” 孔子认为的 “仁 ”, 内 加诸人 。’子曰: ‘赐也 ,非尔所及也 。’” 虽然孔子 涵丰富 ,在不同的语境下 , “仁 ”的内容也会有所变化 ,但就 告之学生 “恕 ”之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的道德原则 ,但他认 “仁道 ”的实施方式而言 , 即 “忠 、恕 ”二字 。“子 曰: ‘参乎 ! 为这一原则作为道德戒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 “一以贯之 ”的 , 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子出 , 门人问曰: ‘何谓也 ? ’ 连他的高足子贡也不例外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