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进芯微电子电能管理系统的应用
新进芯微电子电能管理系统的应用
安科瑞 於晓珏
江苏安科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江苏江阴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电能管理系统的设计、系统构成以及系统的功能,Acrel-3000组态软件可以实
现对现场设备的系统集成,数据的采集、传输以及存储,从而实现对工厂用电数据统计、开关量的遥
测、遥控功能。系统实现远程精细化和实时性数据采集,避免人工采集数据的偏差,提高了供电质量
和管理水平,具有简明实用、投资少等优点。
关键词:电能管理 组态软件 电力系统 电能计量 系统集成
0 引言
随着工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工厂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连续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PC硬件和组态软件为代表的计算机技术已在我国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工厂供电系统计算
机应用主要体现在变电所的微机保护、微电管理、微机检测等方面,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和现状,本课题提出了利用安科瑞公司网络电能管理仪表和Acrel-3000组态软件
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工厂的高、低压配电的集中监控系统。该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可实现工厂高压变电
所的用电数据集中管理。对于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运行指标,促进供电系统管理的科学化、
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项目概况
上海新进芯有限公司电能管理系统是一个新建厂区的配电系统,包含35KV变压器2台,10KV变
压器3台,项目中监控范围为35KV线路微机保护装置2台,变压器温控仪8台,10KV微机保护装置
12台,安科瑞智能仪表8 台,本套系统主要强调实时数据的监测、控制,主要针对整个配电系统可
靠性进行全程的智能化监控,数据分析,投、断,以及对各回路所用电能进行统计。
2 用户需求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新进芯变电所配电管理部,提出以下系统需求:
1、现场仪表必须实现实时显示功能: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温度、开关状态及频率等监测
信息实时刷新,并以一次图形式直观动态显示。
2、现场数据 报表需满足自动生成日、周、月报表,并具有导出打印功能。
3、对各配电回路的电流具有趋势曲线功能。
4、可完成对现场综保的控制,当运行数据大于限值时自动断开回路。
5、可以对各监测点的通讯状态或异常用电进行报警,便于管理人员实时掌握并分析配电运行情况。
3 设计方案
根据现场要求,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新进芯有限公司设计了Acrel-3000 电能管理软件,
下面针对Acrel-3000 电能管理软件参数做具体说明。
3.1 Acrel-3000符合的标准
新进芯有限公司电能管理系统以现行国家及电力行业的有效标准为依据,其中国标未列入部分应
参考IEC最新标准和规范。如标准间有矛盾时,应以较高标准为准。
系统的设计满足以下所列制造和试验标准:
ISO/IEC11801 《国际综合布线标准》
JGJ/T 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J63-90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A/T70-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B/T13730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J63-93 《电力装置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程》
GB2887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GB/50198-94 《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2 网络结构拓扑图
1.高压配电间综合保护共 15台,采用3根屏蔽双绞线连接至4 口通讯管理机,进行数据的集中
采集,其中数据传输波特率为19200 bit/s;屏蔽线缆均采取屏蔽线接地,防止强电信号干扰,末端
加装 120欧电阻,增强线路信号,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2.低压配电间安装有安科瑞智能仪表8台、温控仪8 台。其中8台智能仪表通过 1根屏蔽双绞线
连接至4 口的通讯管理机进行数据上传,8台温控仪通过 1根屏蔽双绞线连接至主机的232-485通讯
采集器上进行数据上传;其中数据传输波特率为9600 bit/s,现场屏蔽线缆均采取屏蔽线接地,防
止强电信号干扰,末端加装 120欧电阻,增强线路信号,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3.以上网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