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格式和内容-科技标准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808-2016
代替NEPA-RG1,198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格式和内容
Technicalguidelines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mat and content
ofenvironmentalimpactreportsfor nuclearpower plants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6-06-24发布 2016-10-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
目 次
前言II
1 适用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1
3 工作阶段 1
4 规范性技术要求2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格式和内容5
I
前 言
为了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结合核电发展的具体情况,规范核电
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核电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核电安全监管司提出。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于2016年06月24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6年10月0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I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格式和内容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电厂建设项目选址阶段、建造阶段和运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
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陆地固定式核电厂 (大于300MW 电功率)建设项
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它核动力厂可参照执行。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流出物 effluents
指实践中的源向环境中排放的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并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的含有极少量放
射性物质的气、液态流。
2.2 环境保护设施 environment protection facilities
指为使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并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物质达到回收利用标准或排放要求所
需的设备和装置,以及必要的流出物和环境监测设备。
2.3 配套工程 (设施)associated projects (facilities)
指为建设项目主体工程配套建设的各种服务性设施,如进厂道路和应急道路、环境实验
室和前沿站、大件码头、供电线路、水库等。
2.4 辐射环境影响 radiation environment impact
指核电厂释放的气、液态放射性物质,以及放射性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和公众造成的辐
射影响。
2.5 非辐射环境影响non-radiation environment impact
指核电厂对周围环境和公众造成的除辐射环境影响以外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地和人口、
热排放、非放射性有毒物质、冷却塔及热羽排放、噪声、电磁等方面的影响。
3 工作阶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