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采取保护措施? 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可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对周围设施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2、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3、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 4、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 火 灾 扑 救?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它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防队到达后,介绍物料性质,配合扑救。 电气安全 是指电气产品质量,以及安装、使用、维修过程中不发生任何事故。电气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两个方面。人身安全是指人在从事电气工作过程中的安全。设备安全是指电气设备以及相关设备、建筑的安全。 电气事故包括触电事故、静电、雷击、电磁场危害、电气火灾与爆炸、电气线路和设备故障等。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一、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病 1、定义:在生产劳动场所存在的,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及劳动能力产生不良影响或有害作用的因素。 2、不良后果: ①引起身体的外表变化②引起职业性疾患③降低身体对一般疾病的抵抗能力。 3、分类: ①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生产性粉尘、毒物、燥声、振动、辐射等 ) ②劳动组织不当造成的(强度大、时间长、作业方式或工具不合理等) ③生产劳动环境中的(太阳辐射、异常高温、污染、采光差、地面滑、空间狭窄、杂乱等) 职业病概念: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特点:病因明确;大多可以检测,但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有一定的发病率;可以预防。 职业病的三级预防原则: ①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②早期发现职业危害作业点及职业病症; ③对已患职业病者,做出正确诊断。 事故报告、统计与调查分析 事故:是在进行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性事件的 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生产事故:指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或者造成经济损失,导致原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企业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事故分类 1、原因:自然事故(地震、洪水等) 人为事故 2、场所:企业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 航空事故等 3、后果:伤亡事故 非伤亡事故 事故调查分析 事故调查的目的:掌握事故的情况,查明事故的原因,分清事故的责任,拟定改进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四不放过”原则: 1、事故原因查不清楚不放过 2、责任得不到追究不放过 3、职工受不到教育不放过 4、防范措施得不到落实不放过。 第三节 化学品事故的扑救 (一)扑救爆炸物品火灾的基本方法 爆炸物品一般都有专门的储存仓库。这类物品由于内部结构含有爆炸性基团,受摩擦、撞击、震动、高温等外界因素诱发,极易发生爆炸,遇明火则更危险。发生爆炸物品火灾时,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方法; 1.迅速判断和查明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紧紧抓住爆炸后和再次发生爆炸之前的有利时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的发生。 2.不能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爆炸时的威力。 3.如有疏散可能,人身安全上确有可靠保障,应迅即组织力量及时疏散着火区域周围的爆炸物品,使着火区周围形成一个隔离带。 4、扑救爆炸物品堆垛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5.灭火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尽量利用现场的地形、地物作为掩蔽体或尽量采用卧姿等低姿射水;消防车辆不要停靠离爆炸物品太近的水源。 6.灭火人员发现有发生再次爆炸的危险时,应立即向现场指挥报告,现场指挥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确有发生再次爆炸征兆或危险时,应立即下达撤退命令。灭火人员看到或听到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至安全地带,来不及撤退时,应就地卧倒。 这类物品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方法 1.灭火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佩戴防护面具。一般情况下采取全身防护即可,对有特殊要求的物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氧气或空气面具。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2.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限制燃烧范围。毒害品、腐蚀品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灭火人员在采取防护措施后,应立即投入寻找和抢救受饬、被困人员 的工作。并努力限制燃烧范围。 3.扑救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