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素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合理灌溉 玉米各生育阶段要保证水分供应。除苗期需蹲苗外,各生育阶段田间持水量降到60%以下时均应及时浇水,特别是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水高峰期,同时注意满足玉米在拔节、抽雄和灌浆时期对水分的需求。 近些年来,全国夏玉米产区玉米免耕机械播种和麦秆覆盖面积迅速扩大,我省己达80%以上。据研究证明,玉米地麦秸覆盖有肥田、抑草、保墒、增产等作用。每亩小麦茬和麦秸以500公斤计,相当于尿素6.25一8.3公斤、磷肥10一12公斤、钾肥5.3一6公斤。同时,有以下好处: (五)玉米免耕与小麦秸秆覆盖 1、减少土表降雨经流40一50%,增加士壤含水量15一18%,提高水分利用率12一16%,增加士壤有机质含量0.03一0.06个百分点,减少肥料损失率10%; 2、机械播种节省劳力1.5一2个,增产12一15.8%; 3、抑制杂草效果达49.1一96.1%; 4、碳源利用率高于常规耕作的53.1% (六)化学除草 1、苗前除草:地面喷药要求土壤墒情较好,应在蒙头水后趁墒施药,播后出苗之前打药应选40%乙阿合剂乳油200-250毫升/亩,兑水50-60公斤,或50%丁阿合剂乳油300毫升/亩,兑水40-60公斤,对着地面倒步行走均匀喷雾进行土壤封闭。若没有混合剂型药剂的,可用混合药剂中的两种药剂混合按比例兑水喷雾进行土壤封闭。 2、苗后除草(杂草茎叶处理):当播后苗前墒情差或因麦秸较厚,施药效果差时,可进行苗后除草。玉米出苗后3~5叶亩可用4%玉农乐(烟嘧磺隆)100毫升,兑水25公斤在行间定向喷雾。玉米苗6~9叶期可选用20%克芜踪水剂12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喷头加防护罩对行间杂草茎叶进行定向喷雾。喷雾时,严防喷在玉米植株上。 3、注意事项:一定要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严格掌握喷药时间、方法和剂量。 (七)人工辅助受粉 人工辅助授粉是人工采集花粉给未授粉的花丝,是增加穗粒数的增产措施。授粉的时期应在雌穗吐出花丝后于上午10-12时开花最多时,摇动植株或拉绳帮助传粉。 (八)灾害应变措施 涝灾:玉米生长前期遇到涝害要及时排水,淹水时间不应超过0.5天。生长后期对渍涝敏感性降低,淹水不得超过1天。 雹灾:苗期遭遇雹灾应加强肥水管理,可于根部或根外追施速效氮肥以促使其快速恢复,降低产量损失。拔节后遭遇严重雹灾,应及时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田间诊断,视灾害程度酌情采取相应措施。 风灾:小喇叭口期之前,若遭遇大风而出现倒伏,可不采取措施,基本不影响产量。小喇叭口期后,若遭遇大风而出现倒伏时,应及时将植株扶正,并浅培土,以促迎根系下扎,增强其抗倒伏能力,降低产量损失。 药害:初期马上浇水和喷清水,稀释或淋失药液;中期追施速效肥料并浇水,喷施叶面肥、芸苔素、赤霉素促进生长。 (九)适时晚收 我国黄淮海夏玉米产区特别是河南玉米收获期偏早现象普遍,影响产量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研究了玉米籽粒灌浆规律和收获期的问题,首先证明了夏玉米过早收获减产的原因是,缩短了玉米生育期和籽粒灌浆期,降低粒重而减产,近来研究发现玉米后期籽粒灌浆期间,10月中旬气温下降到11.7·℃,籽粒千粒重日增重仍达3一4克,打破了以往气温14℃籽粒停止灌浆的说法; 其次确立了籽粒乳线消失的适期收获的标准 河南农大任和平教授于1985年研究不同品种籽粒灌浆规律,发现籽粒成熟的标准与籽粒灌浆线有关,即籽粒乳线。这条乳线是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形成的,它的出现、下移、消失有一个渐进过程。当籽粒灌浆形成淀粉后,首先集中在籽粒顶部,顶部淀粉积累到一定程度变黄色,与其下部未变淀粉的白色乳浆形成一个界面线,即黄白交界线,即乳线。 当玉米花丝授粉后12-13天为籽粒形成阶段,有少量的有机物质进入籽粒中,千粒重大约在0.6-1.0克;当授粉后28-30天时,籽粒灌浆达到高峰,这时籽粒乳线明显出现在籽粒中上部,称为乳线形成期,其籽粒含水量下降到50-55%,粒重为最大值的65%左右; 当玉米授粉后40天时,乳线下移至籽粒中部,此期为乳线中期,籽粒含水量下降到40%,粒重为最大值的90%,进入了腊熟期,此期是农民群众习惯收获期;授粉后50-55天,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为26-32%,粒重达到最大值,称为完熟期,即适宜收获期。农大任和平教授研究证明,玉米籽粒乳线消失收获比群众习惯收获(授粉后40天左右)亩增67.9公斤,增产12.8%,籽粒蛋白质和脂肪等均有所增加。 籽粒胚面 籽粒胚背面 籽粒乳线处于籽粒中部 一一乳线中期 群众习谓收获期 籽粒胚背面 籽粒乳线处于籽粒上部 一一乳线形成期 籽粒乳线消失 六、植株异常现象 (1)玉米苗叶紫红。土壤肥力差,营养元素不全,主要缺磷引起。 植株下部老叶从叶尖沿叶缘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