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阴虚体质的饮食调养 原则:滋阴潜阳 宜食: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鱼类、燕窝、银耳、海参、淡莱、龟肉、蟹肉等等 食疗:沙参粥、百合粥、枸杞粥、桑椹粥、山药粥。 忌食:葱、姜、蒜、韭、薤、椒等 阳虚体质的饮食调养 原则:壮阳 食物:羊肉、狗肉、鹿肉、鸡肉。 食疗:“春夏养阳” 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汤一次。 气虚体质的饮食调养 原则:补气 宜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籼米、莜麦、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 食疗:人参莲肉汤。 血虚体质的饮食调养 宜食:桑椹、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动物血类等 血瘀体质的饮食调理 宜食:桃仁、油莱、慈菇、黑大豆等;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山楂粥、花生粥亦宜。 痰湿体质的饮食调理 忌食: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 宜食: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更应多食,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枇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气郁体质的饮食调养 可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提高情绪。多食一些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梁、刀豆、香橼等。 第六章 饮食养生 常见病的食疗食养: 感冒:生姜红糖茶、香菜葱白茶、桑菊薄荷茶 高血压:枸杞菊花茶、芹菜苦瓜 动脉硬化:山楂黑耳粥、玉米小米绿豆粥 山楂荷叶米仁茶 肠胃病:山药莲子米仁粥 糖尿病:南瓜饭、苦瓜蚌肉汤、蟮鱼汤 猪胰蚕茧杞子汤 第六章 饮食养生 疖肿及痤疮:绿豆瓜皮汤、银花黄芪甘草茶、多食芹菜、冬瓜、萝卜、荸荠、海带、黄花菜、黑木耳、 遗精早泄:莲子芡实山药粥、猪腰炒核桃、丝瓜汤、二子茶、虫草鸭 阳萎:虫草鸡肉汤、虾肉虫草汤、五香狗肉、韭菜炒雀卵、羊肉类、鱼鳔 痛经:生姜红糖茶、山楂红糖茶 闭经:墨鱼桃仁汤、鳖甲鸽肉汤、红花茶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 饮 食 养 生 第六章 饮食养生 药性理论 四气(四性) 寒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生津 热证 温热:祛寒(散寒)、温阳(壮阳) 寒证 药性理论 药性理论 二、五味:辛、甘、酸、苦、咸 辛:能散、行:具有解表、理气、活血作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具有补益、缓急中和毒性 酸:能收敛:具有固涩作用 苦:能泻火、燥湿、能坚阴 咸:能软坚、泻下 淡:能渗泄水湿 第六章 饮食养生 饮食调养的原则 平衡合理: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谷:黍(黄米)稷(粟,小米)稻麦菽(豆); 五果:桃李杏枣栗; 五畜:牛羊犬猪鸡; 五菜:葵(冬葵)藿(豆角叶)葱韭薤。 第六章 饮食养生 饮食调养的原则 平衡合理: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多食苦,则皮毛槁而毛拔;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五味 五色 五方 五气 五季 五行 五脏 五腑 五官 五体 五志 酸 青 东 风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郁怒 苦 赤 南 暑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甘 黄 中 湿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辛 白 西 燥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 悲 咸 黑 北 寒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木 火 土 金 水 相克 第六章 饮食养生 饮食有节:定量定时 “饮食自倍,肠胃乃 伤” “饱食过多,则成痰…”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公布 ? 10月12日,卫生部公布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糖尿病患病率为2.6%, 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人数2000多万。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 估计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和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