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冻结法施工 ·257·
深厚冲积层立井冻结设计理论现状与思考
程桦1’2姚直书1荣传新1蔡海兵1
(1.安徽理工大学安徽淮南 232001;
2.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安徽合肥230000)
摘 要:本文在分析深厚冲积层立井冻结设计理论和工程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
如深埋人工冻土基本物理特性、多圈孔温度场分析、冻结壁强度与稳定性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今
后应重点研究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深厚冲积层;冻结设计;现状
1前言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近年来,为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的能源瓶颈问题,煤矿
新井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浅层煤炭资源已近枯竭,新建矿井多具有穿越
冲积层深厚(400~700m)、地压大、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如近几年来我国已建成的冻结井
筒济西矿(458m)、梁宝寺矿(480m)、丁集矿(530m)、龙固矿(567.7m)等;在建的赵固矿
(522 m
m)、口孜东矿(573m)、郭屯矿(587m)等;将要开工建设的万福矿冲积层厚达760
等。
长期以来,我国对冻结凿井理论和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
验,可满足冻结深度在400m以内的需要。但当冻结深度超过该深度时,现有的设计理论和
技术还存在许多急待研究解决的难题。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冻结深度的增加,冲.
积地压大,冻结壁厚度随之加大,冻结孔布孑L方式已由浅井的单圈孔发展到多圈孔,对深厚
冲积层多圈孔温度场形成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揭示,对深埋人工冻土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
认识不足,尚未建立起公认的计算深井冻结壁强度和稳定性的设计理论等。
本文在分析深井冻结设计理论和工程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需进一步系统开展研
究的几个突出课题,并就研究内容和技术途径进行了深入思考。
2深井冻结设计理论现状
冻结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冻结深度、冻结壁厚度和安全掘进段高及其计算基本参数
(地压、冻结壁平均温度、控制层位处冻土计算强度等)、冻结方式、冻结温度场特征分析(冻
结壁热工计算)及预报、制冷设计等。
2.1 冻结壁厚度的确定
冻结壁厚度除受深度、井筒掘进荒径等基本条件限制外,还受到土性、包括冻土的强度
与蠕变特性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国内对冲积层厚度400m的深井冻结壁设
计多以深部粘土层为控制层位,采用多种有限段高公式计算、工程类比和数值计算综合分析
的方法,确定冻结壁厚度。如同时采用前苏联的扎列茨基公式、维亚洛夫公式、波兰的里别尔
曼公式、我国《煤矿冻结法凿井技术规程》(讨论稿)中的强度公式和国内经验公式等,对深井
·258· 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6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
冻结壁的稳定性分析则多采用数值分析方法。
2.2 冻结方式
目前,我国立井冻结方式主要有全深冻结、差异冻结、分期冻结、多圈孔冻结、异径冻结、
局部冻结等形式(表1)。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立井冻结深度的不断加大,多圈孔冻结已成为
较多采用的一种方式,即由原先的单圈孔,发展到主孔+辅孔(防片帮孔)、双圈孔(主圈孔+
内圈孔或插花内圈孔)、三圈孔(外圈孔+中圈孔+内圈孔或插花内圈孔)等。冻结方式也由
原先的单一形式发展为多种形式组合。如山东龙固矿副井(冻结深度650m)采用了三圈孔
的布置方式,外圈孔300m以上加保温层局部冻结,中圈孔采用长短腿差异冻结,以及内圈
孑L双供液布置的四种不同形式组合的冻结方式。
冻结孔布置方式主要取决于井筒直径、冻结壁厚度、施工速度、地质特点、造孔的技术水
平等因素。根据我国近几年深井冻结技术取得的进步和积累的工程经验,当冻结壁设计厚度
5.0
m时,多采用单圈孔或单圈孔+防偏孔;当冻结壁设计厚度在5.o~7.0m时,适宜
采用双圈孔;当冻结壁设计厚度在7.O~10.0m时,多采用双圈孔或三圈孔;当冻结壁设
计厚度在10.O~13.0m时,适宜采用三圈孔(防片帮孔插花布置)。
表l 我国近几年部分深井冻结壁的设计厚度和布孔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淄河下游污染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及人畜供水条件分析论文.pdf
- 深层稠油多轮次吞吐暴露的主要问题及技术对策论文.pdf
- 深层地下水开采与地裂缝发展关系探讨论文.pdf
- 深层及非生物成烃的催化机制论文.pdf
-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失误的分析和处理论文.pdf
- 深层搅拌桩在古塔顶升中的应用论文.pdf
- 深层抗滑稳定设计表达式及分项系数论文.pdf
-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大直径桩桩端阻力论文.pdf
- 深层水泥搅拌桩与素混凝土桩在地基处理中的比较分析论文.pdf
- 深层水泥搅拌桩在广东地区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