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紫外线诱导枯草芽孢杆 菌突变 第六组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学习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 1:对枯草芽孢杆菌出发菌株进行处理 制备菌悬液。 2:对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 实验材料和用具1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2 培养基:淀粉培养基。3 主要药品:牛肉膏、蛋白胨、Nacl、可溶性淀粉、碘液,生理盐水。4主要器皿:试管、移液管、锥形瓶、量筒、烧杯、紫外灯、离心机、培养皿等。 技术路线: 材料器具准备 菌悬液制备 平板制作 紫外线诱变处理 稀释菌悬液 稀释涂平板 计算存活率 及致死率 操作步骤1.菌悬液制备 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37℃培养20h,使其活化,取已培养20 h 的活化枯草芽孢杆菌斜面一支,用10 mL 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倒入离心管中,离心(3000 r/min)15min,弃上清液,将菌体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2 次,最后制成菌悬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108/mL。2. 平板制作将培养基熔化后,冷至45℃左右倒平板。 3诱变处理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所用诱变剂种类及剂量的选择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有时还可采用复合处理,可获得更好的结果。本实验用紫外线照射的诱变方法。(1).紫外线处理 打开紫外灯预热20min。取5mL 菌悬液放在无菌的培养皿中,同时制作5 份。逐一操作,将培养皿平放在离紫外灯30cm(垂直距离)处,照射l min 后打开培养皿盖,开始照射,与照射处理开始进行搅拌,即时计算时间,照射时间分别为15 s、30 s、l min、2 min、5 min。照射后,诱变菌液在黑暗中保存1~2h 然后稀释涂菌进行初筛。(2).稀释菌悬液 按10 倍稀释至10-6,从10-5?和10-6?中各取出0.lmL 加入到酪素培养基平板中(每个稀释度均做3 个重复),然后涂菌并静置,待菌液渗入培养基后倒置,于30℃恒温培养2~3d。 4稀释涂平板 取未照射的菌悬液(作为对照)和照射过的菌悬液各0.5 mL 进行不同程度的稀释。取最后3 个稀释度的稀释液涂于淀粉培养基平板上,每个平板加稀释液0.1 mL,用无菌玻璃刮棒涂匀,培养48 h(用报纸包好平板)。注意在每个平板背后要标明处理时间、稀释度。 注:枯草芽孢杆菌诱变前:稀释至10-8,10-7,10-6,生理盐水 枯草芽孢杆菌照射1min稀释至10-8,10-7,10-6,生理盐水 枯草芽孢杆菌照射2min稀释至10-8,10-7,10-6,生理盐水 枯草芽孢杆菌照射3min稀释至10-8,10 存活率将培养48 h 后的平板取出进行细胞计数。根据平板上菌落数,计算出对照样品1 mL 菌液中的活菌数。 同样计算用紫外线处理1、2、3min 后的存活细胞数及致死率。 注 意 事 项 1:紫外线照射时注意保 护眼睛和皮肤。 2:诱变过程及诱变后 的稀释操作在无菌下进行并黑暗中培养。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论: 实验失败 失败原因分析:细节决定成败 1: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时,没有调到合适的 PH。 2:培养基灭菌处理没有处理好,导致杂菌没有 灭干净。 3:接种过程中由于在酒精灯上灼烧时间长且 没有完全冷却就进行接种导致菌种被烫死。 培养基培养时没有长出实验中所需菌落。 失败原因 4:紫外线诱变过程及诱变后的稀释操作没有在无菌下进行, 在黑暗中培养时间过短。 5:涂平板时离酒精灯远进,导致杂菌进入,最后 菌落没有长出,且其他杂菌生长旺盛。 6:由于以上所有操作都应无菌操作进行,但实际操作没有 做到无菌操作,最后导致平板上菌落较杂,分不清枯草芽 孢杆菌菌落无法计数。 教训 1:实验操作提前准备 材料及器材。 2:无菌操作时严格 按照无菌操作 技术操作。 3:紫外线诱变处 理时注意黑暗 培养。 4:遇到不会的要 及时询问,不能 自己随便做。 参考文献: [1]李豪,车振明.微波诱变微生物育种的研究[J].山西食品工业,2005,6(2).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微波诱变育种领域的研究新进展,对微波的生物学效应及诱变微生物的机 理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波诱变微生物育种的应用性研究。最后,对本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孙金旭.乳酒酵母紫外诱变原生质体制备研究[J].酿酒科技,2008(6). 在乳酒酵母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影响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对菌龄、酵解温度、酵解时间、酶浓度、稳渗剂采用L16(4)5正交试验,评价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得出适宜该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 [3]周德明,冯友仁,梁帅.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J].中国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10(5). 利用低能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