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采薇》为例浅谈阅读教学的“入”与“出”.doc
以《采薇》为例浅谈阅读教学的“入”与“出”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阅读教学应该将立足教材和拓展延伸有机结合起来。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应充分发挥教材是“例子”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对阅读的有效指导。本文试以《采薇》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做到“融入文本”与“超越文本”的有机结合,从而为学生阅读活动的再创造提供可能。
[关键词] 阅读教学;融入文本;超出文本;生命意识;回归文本
中图分类号:G633.3
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首要重点和难点,历来受到各方人士的广发关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给阅读教学重新定位:“不能以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体验,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课堂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那么,在具体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展开与文本的“对话”?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既能融入文本、体验角色,又能超越文本,发掘文本的深层意义。本文以《采薇》的教学为例试析。
一、融入文本
“入”即进入文本,与之贴近、交融。有专家说:关于阅读,教师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语文教师的高度在于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和深度解读。教师应反复阅读和咀嚼文本,从中捕捉有价值的语言点,加以发掘和发挥,找到一个最佳切入点,高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文本。
1.在反复诵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入”,肯定要用“读”来“入”,从语言“入”。读作品是融入文本的开始。读作品的过程,就是阅读者从作品中接受语言信息,将“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的过程。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美读既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又能把课文中的人物、画面、情境都一一展现,把自己带进文本的情境中去,很好地接受课文内容的感染熏陶。
《诗经》中的《采薇》一诗,反映的是古代士兵连年征战,迁戍未定,不遑启居,更不知归家何日的巨痛与深愁。其所抒发的“忧心孔疚”的情感可谓淋漓尽致。
初读诗歌,学生可感受到全诗悲哀的感情基调,再读可感受戍卒思家难归的深切痛苦。就诗的前三节,学生基本能够从朗读中品味出戍卒思归之情。那么这种痛苦是怎样体现的?要怎样读出才能融入情感中去呢?这首诗巧用叠词的方法,所以,在教授这首诗时,要重点指导叠章重唱的诵读。“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心亦忧止”、“岁亦阳止”、“忧心烈烈”等,无不抒发了戍卒强烈的思乡之情及思归不能归的痛苦。反复诵读后,还可发现:这个戍卒思家而不能归的原因是什么。“?N狁之故”,“王事靡?W”,抵御外侮,征役没个休止啊。而从“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又可读出军旅生活的劳苦。
这是诗的前三节内容,通过反复诵读,可读出戍卒思家难归之痛,思家难归之因,及对军旅生活劳苦之怨。
在读中,学生很明显能感觉到文章的第四、第五节已不再续写戍卒的思归之情,那么写的又是什么呢?细读“戎车既驾”,“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N狁孔棘”,可见,这里讲述的内容已转入到追述从军作战的紧张生活。而第六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讲述的内容又有改变,讲述的是戍卒归途的悲伤痛苦之情。
这是文章的整个内容,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可快速抓到的,在整体上把握了这个戍卒的基本情感。
2.在品字析词中解读。
品词析句的过程是文本细读得以实现的手段和方法。我们说《采薇》的前三节抒发的是戍卒思家难归之痛,那么这个思归的情感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程度上有什么改变没有?从哪里可看出?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q莫”、“岁阳”都是指一年又到了一年终了,极言时间的飞逝。思归的心情从怨恨到“忧心烈烈”到“忧心孔疚”,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人公思归的程度是一步步加深的。同时,文章前三节还用了“起兴”的手法,除了说生活之苦、戍役艰辛,更是意在强调薇菜的生长变化过程。“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形象的刻画了薇菜从破土而出,到枝叶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变化过程,喻示春去秋来,时光流逝。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戍卒的心情从“忧心烈烈”的归心似箭、煎熬难耐,到“忧心孔疚”的撕心裂肺、痛苦绝望。思归程度一步步增强。
“靡室靡家,?N狁之故。”“王事靡?W,不遑启居。”“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N狁孔棘。”这些句子很容易被认为是厌战的体现,所以很多人解读这首诗时,认为全诗表达的情感不外乎两种,一是思归的痛苦,二是极度厌战,渴望和平。而光读到这两层情感是不够的。
“维常之华”,“君子之车”,“四牡业业”,“四牡?Y?Y”,“四牡翼翼”,“象弭鱼服”,“一月三捷”,那高大的戎车、雄壮的战马、严整的军容、精良的武器正是威武的统帅和英勇的士卒严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