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方参与下甘青藏区群体纠纷解决机制——基于查汉大寺撒拉回与尕楞寺藏民纠纷案例的分析.pdfVIP

晚清官方参与下甘青藏区群体纠纷解决机制——基于查汉大寺撒拉回与尕楞寺藏民纠纷案例的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官方参与下甘青藏区群体纠纷解决机制——基于查汉大寺撒拉回与尕楞寺藏民纠纷案例的分析.pdf

2013年9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30.No.5 第30卷第5期 JournalofYunnanNationalities 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Sept.2013 晚清官方参与下甘青藏区群体纠纷解决机制 ——基于查汉大寺撒拉回与尕楞寺藏民纠纷案例的分析 高晓波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晚清时期甘青藏区社会激烈变动,官方、寺院、部落权力彼此消长、交错并行,使得民族之间的交往更 加频繁,同时也伴随着民族之间的群体冲突。以循化厅所辖藏区内查汉大寺工撒拉回民与尕楞寺藏民的纠纷及其解决 过程分析可以看到,官方参与下的甘青藏区的群体纠纷解决机制主要为:官方处理民族群体纠纷时,尤其是在回藏民 族杂居区又是回族的聚居区内,在选择民间调解人时,以当乡调处,但很少选择乡约进行调解;官方解决藏区内民族 纠纷时,以“番目”当乡,按照“番例、番规”办理,同时也会采取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灵活变通手段;官方常常 以“官民互动”的方式促进纠纷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甘青藏区;纠纷解决机制;查汉大寺与尕楞寺;官方参与 【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7X(2013)05—0091—05 由于区位特点与自然、历史的原因,西北地区 区为回藏民族杂居区,同时又是撒拉族聚居区,因 民族成分复杂,杂居现象突出,文化多样性明显, 此,以循化厅所辖地区的藏族与撒拉族的群体纠纷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晚清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整合、 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民族群体纠纷机制具有典型性, 文化竞争、经济发展为特征的社会变动促使各民族 最有代表的即是查汉大寺工撒拉①族与尕楞寺藏民 关系不断调整,利益分化明显,滋生出许多不稳定 的争山纠纷案例。 因素,隐藏着动荡、冲突、分裂的危机,民族纠纷 一、查汉大寺撒拉回族与尕楞藏族 此时表现得较为突出。作为民族杂居的甘青藏区处 的纠纷及官方的解决 于藏族与其他民族接触地带,宛如一条巨龙镶嵌在 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这个地区虽与西藏接壤,但 撒拉族、藏族是循化厅所辖行政区域的主要居 却是藏族与蒙古族、回族、汉族等其他民族犬牙交 民。循化厅内的撒拉回①在历史上形成了以“工” 错居住的区域。晚清时期甘青藏区的循化厅所辖地 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清雍正八年(1730年),以县 【收稿日期】2013一01—20 【作者简介】高晓波(1979一),男,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专门史博士。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晚清至民国时期甘青藏区社会群体纠纷解决机制研究”(项目编号: 1 1XMZ018)、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清至民国时期湘黔苗疆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研究”(项目编 期甘青川边藏区社会控制研究”(项目编号:11XZS013)阶段成果。 ①撒拉族与回族其实属于不同的两个民族。从民族来源上来看,回族的来源主要是阿拉伯人、波斯商人和传教士(也 有部分中亚的突厥人),而撒拉族的来源却比较单一,是中亚突厥人的后裔;从语言上来看,回族以汉语作为交际工具, 而撒拉人至今有本民族的语言,汉语仅仅是其第二语言;但在清代的档案中会发现许多撒拉回的说法,这可能与清代撒拉 族习惯称谓有关系。从地域上来看,人数相对较少的撒拉族处于回族和其他民族包围之中,撒拉族和回族都信仰伊斯兰 教,双方在生活方式上也无太大差别。处于民族意识核心地位的宗教意识相差无异,加上受到回族生活习俗的影响,造成 了撒拉族民族意识较为淡薄。撒拉族在与异民族的交往中,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称自己是回族,故清代历史文献中称呼的 “撒拉回”其实就是撒拉族,为了遵循清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