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苑县白团“哈哈腔”简介.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苑县白团“哈哈腔”简介概要1

保定市清苑区白团乡东街“哈哈腔”剧团简介 序 哈哈腔,又称“喝喝腔”、“呵呵腔”,流行于河北省保定、沧州、衡水、廊坊、石家庄以及山东省的惠民、德州等地区。 哈哈腔原是俗曲曲名,清代嘉庆年间北京钞本《杂曲二十九种》所收《西厢记游导》和北京“白本张”钞本中均有该曲。哈哈腔约形成于明末清初,清代乾隆年间已经在京师和民间流行,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其发展大约经历了当地的民间歌舞、民间小戏两个阶段,最后定型为弦索小曲“柳子”为唱腔曲调的小戏。在不同地方语言和民间艺术的影响下,哈哈腔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艺术风格和音乐特点的三路流派。东路流行于山东省的惠民、德州地区和河北省的东南部,中路流行于沧州、衡水地区,西路流行于保定地区及廊坊部分地区。2006年5月20日,“哈哈腔”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55年建立的清苑县哈哈腔剧团,目前是全国唯一的哈哈腔专业表演艺术团队。 第一节起源和发展 白团位于清苑区以西六公里处,总人口约一万两千余人。白团自然村内又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行政村。白团人勤奋好学,自古就出现过不少文人墨客。据记载,大清朝三朝元老,康熙的老师刘斗就是白团生人;清朝年间兰州知府刘振镛号晓山也是白团生人;新中国成立后清苑县第一任县长刘志一(刘桂彬);当代保定三大书法家之一刘晓峰祖籍是白团。白团文化在本县具有非常深厚的影响。现存几块石碑记录了白团文化的魅力。 白团人浩爱文化艺术,哈哈腔是白团影响最大的民间艺术,它同当年的白团皮影、大鼓会、秧歌队等民间艺术一起,活跃和丰富着白团人的文化生活。哈哈腔不仅是白团人艺术欣赏的主要对象,而且它还渗透到村民生活之中。丰富多彩的哈哈腔剧目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传统道德观念的传播、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弘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白团人对哈哈腔艺术热爱至深、深爱至迷,劳动工作之余,或是走在大街小巷都能听到人们口中哼着几句让人陶醉的哈哈腔曲。哈哈腔是白团人公认的文化代表,是白团人文精神的象征。 哈哈腔传入我村有一百七十五年左右的历史。据传,早年有一山东孟姓老汉乞讨来到白团,他手持板胡,边乞讨,边拉唱,很是受人欢迎。 村中有一个地牙子(经济人或叫交易员)叫刘青臣,对孟姓老人拉唱的曲拍非常欣赏。于是,他把村中经济实力非常丰厚的五大户(刘喜庚大进士(清代兰州知府家)、刘永汉、田喜汉、刘喜田)组织到一起商讨,让各大户出钱出粮,把山东乞讨之人留在白团,管吃管住,给些零花钱,让他教戏。用五大户拿出的钱购置了行头道具,自此白团东街剧团正式成立。 山东老人从没有给人说过他叫什么名字,只说姓孟,人们尊称他为孟老师。孟老师称此剧为花腔。孟老师在白团居留了三年,他教传下了大批小戏。因孟老师只会拉唱,不会导戏,所以他在的三年中只是坐台腔,谈不上什么表演艺术。孟老师把拉板胡的技法传给了刘青臣。 孟老师走后,陈德温和刘常二人又到清苑县高庄村请来了高老居老师教戏。高老师比孟老师更是技高一筹,他不但会唱,还能导戏。在高老师的教导下,我村演员在舞台表演艺术上得到了发展与升华。本团所留传统大戏多为高老师传授。高老师把板胡技法传授给了赵老齐。 雷三虎(雷振跃)在白团也教了整整三年戏,在雷老师的传教下,我村剧团有了更长足的发展,演员阵容进一步增强,文场不但有板胡伴奏,而且增加了哈哈腔重要元素笛子。演出效果进一步提升。当年宋兰申为琴师、刘兰香吹笛子。前三代演员基本都是从十二、十三岁开始学戏。 1979年秋,我团请卢坤老师到白团教戏。卢坤老师在白团教了两年多。卢老师的到来,对提升我团演员的演唱艺术及乐队的伴奏技巧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哈哈腔一些特色唱法、精典唱段的技艺得到了推广、应用和发展,使哈哈腔艺术更适应新时期、新时代、新观念、新的欣赏高度的青年人的认可。 当年,不管是老师还是学员,其文化素质都非常低,甚至大多数人都是文盲,一个字不识,所演剧目都是口传,没有剧本,学员是死记硬背。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戏中的各行当,不管是净、旦、生、丑无不是男演员扮演。我团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才有了女性演员,最早的女性演员是杜凤茹、王凤春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村剧团更是日益壮大,在本县域内大有名气,特别是演唱的现代戏《白毛女》等,得到了当时县政府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我团也成为唯一一个享受政府津贴的艺术团队。县政府每月发给剧团小米二十斤,并发布匹等物资给予重点扶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剧团达到鼎盛时期,剧团人数达柒拾多人,无论是演员的演唱艺术,还是乐队的阵容都很有名气,历年县组织的公演我团都是名列前茅。 历史功绩 在哈哈腔剧种中有一个传统,就是艺人间的辈份分的非常清楚,因高庄和白团引进哈哈腔最早,要早于其他村几十年,所以辈份也最高。辈份小的要绝对尊敬和服从于长辈。剧团间的来往交流非常密切。剧团间服装和道具借用从不讲代价,就连演员,只要找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