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之生态城市建设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伪生态建设: ?东滩生态城规划范围内绝大多数用地不属于城市 建设用地,且现状生态环境良好。未来城市开发行 为势必将破坏现状生态环境。 ?现状东滩拥有大量湿地,是上海重要的碳汇点, 零碳城市理念相对湿地碳汇不具有生态提升作用。 (二)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对比 国内生态城市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在建的案例与示范区相对独立与完整,考虑的问题复杂而全面。 国外早已开始计划和实施具体生态城市建设,并取得一些成功经验。但规模相对小,其做法也是在具体的技术层面,成熟而易于推广和借鉴。 ■以城市规划为指导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 ■重视资源能源的节约与 开发 ■广泛应用生态技术 ■基础条件不同 ■组织形式不同 ■公共参与程度不同 ■涵盖的范围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AND (三)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关注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标准、途径和法规体系的建设 上述几点既是今后我国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 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有效实施及管理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尖锐 ■存在“伪生态建设”现象 ■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指导 ■缺乏完善的生态城市建设技术体系 ■生态建设资金缺乏,投融资渠道单一 ■缺乏成熟的规划理念、技术与方法 ■组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生态意识淡漠,生态文化缺失 四、我国未来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一)科学规划的主要观点与开发原则 (二)生态城市建设支撑技术和标准 科学家认为: 人们向往安全、健康、美丽的城市环境(人居)——无论是在功能、财政、社会还是在文化上,人们同样追求包容、平等和公平参与,城市的一切财富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应该属于市民。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恢复和充分展示土地的生态健康和发展潜力; 平衡开发强度与处理好土地承载力的相互关系; 阻止城市过度开发与郊区无序蔓延; 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 实行低水平的能量消耗,优化能源结构与效用; 建立一个具有活力的城市绿化网架与绿色走廊; 在生态环境优美的条件下,在城市建立市民安全、健康的居住、工作与游憩空间,鼓励社区福利化的建设; 讲究生态开发策略,尊重历史,发掘精华,保护有价值的城市断面,丰富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保持并促进文化多样性、民族性地方性,并将生态城市的意识贯穿人类住区发展、建设与保护的各个方面,创造一个新型的、现代的生态城市模式。 根据我国众多的生态城市规划经验与问题,其科学规划的主要观点与开发原则如下: (一)8个基本原则 支撑技术 能源技术 ■太阳能光热技术 ■秸秆燃料燃烧技术 ■浅层水平埋式地源热泵技术 ■末端低温辐射技术 ■太阳能采暖系统 气候、水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绿色交通系统 ■自然通风解决热岛效应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技术 ■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植物节水绿化技术 (二)支撑技术和标准 太阳能光热技术 通过转换装置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的利用技术。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太阳灶、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热发电等。光热利用比较简便而直接,成本较低,容易普及。 秸秆燃料燃烧技术 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可用作秸秆气化炉的燃料和热解液化。 末端低温辐射技术 辐射地暖供暖是以热射线放出的辐射热为主的既舒适又节能的一种供暖方式,其低温辐射表面温度低于80℃。近年来,随着供暖形式的多元化。低温电热辐射供暖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使用效果大都十分理想。 太阳能采暖系统 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即指在房屋上安装了太阳能集热器,室内放置贮槽和常规的散热器,由管道将它们连成采暖系统。它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高,不仅可以供暖、供热水,还可以供冷,在发达国家应用非常广 浅层水平埋式地源热泵技术 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消耗电能,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在夏天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 1、自然通风(解决热导效应) 2、雨水回收利用 屋顶绿化蓄水 地表雨水收集?? 地上储雨容器(桶、罐) 雨水回渗 3 污水回收利用 人类使用过的水,污染杂质只占0.1%左右,海水中的污染杂质占3.5%左右。(城市供水量的80%变为城市污水排入管网中,收集起来再生处理后70%可以安全回用——城市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可以成为再生水,返回到城市水质要求较低的用户上替换自来水植物根系过滤技术)。 4、植物绿化技术 场地、垂直、屋顶绿化 - - 2、气候、水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3、绿色交通系统 步行 自行车 公共交通 商务车/货运车辆 高乘载车辆 单独驾 驶车辆 通过混合功能的城市布局减少机动车的出行量,鼓励就近就业。 引导发展新型的生活方式,比如在家工作,订单式购物等。 将过去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