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05第五章归因.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沃斯基和卡尼曼(1973,1974)提出人们在归因过程中的三种简单的启发:其一是表征性启发,其二是获得性启发,其三是调整性启发。 所谓表征性启发,是指人们往往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具体事例,据之进行推论。表征性启发就是人们根据当前的信息或事件与其认为的典型信息或事件的相似程度进行判断。认为个体越是与某一群体的一般成员相似,他就越可能是那个群体中的一员。 所谓获得性启发,是指利用易于进入头脑的信息去推论现实事件的可能性。如果一个事件易于进入头脑,人们就会认为它是可能的。 如:坐火车和乘飞机哪个更安全? 所谓调整性启发是指人们进行判断时,先抓住某一锚定点开始,然后逐渐地调整,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2.动机性偏差 (1)自我服务 自我服务,又称自我标榜,是指一般人对于良好的行为都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对于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则否认自己应负的责任。 (2)自我设阻 自我设阻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做法。自我设阻的人虽然可以不必面对自己缺乏某种优良特质的难题,但却会减少成功的可能性。 (3)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指的是个体就自己的信念、态度、意见等与其他人的信念、态度、意见等做比较。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适当的背景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只有当有关的背景因素相当时,比较出来的结果才有意义。然而,人们出于自尊往往会选择背景不同的人作比较,以得出合乎己意而有偏差的结论。 3.性别偏差 (1)动机上的偏差 研究认为,女性的成就之所以没有男性高,主要是因为在女性的人格中存在着“害怕成功”的动机因素。一般女性大都不愿出人头地,虽然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早已为时代所唾弃,但女董事长、女总经理等“女强人”仍被认为是对一般女性角色的偏差。因此,当女性成功时自己或他人常不愿将之归因于能力。 (2)观念上的偏差 美国心理学家贝姆(1981)提出的性别图式理论强调社会图式在性别角色上所扮演的重要意义。在前面“泰勒和克洛科的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中我们已经阐述过,所谓社会图式是指一个人对社会事物所持有的某种看法。根据这些看法,人们设法将环境中所遇到的事物加以整体归纳,以利于个人适应社会。个人所拥有的许多观念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的日常行为,行为表现上的性别差异也可以追溯到原始观念上的差别。贝姆认为,性别的观念早在孩提时代就开始形成,日后的发展又时刻增强这种观念,性别图式起着帮助个人应付、整理环境的作用。 (3)环境上的偏差 美国心理学家达利(S.A.Darley,l976)认为,个人所处的环境对其行为反应影响很大。当人们采取某一行动时,人们会注意到这一行动的正确性和合意性,而正确、合适与否,则有赖于别人对这一行动的反应,有赖于文化与社会的期望,即有赖于环境因素。性别角色的期望是这些众多环境因家中的一种。性别角色的行为是为了迎合社会的期待和他人的赞许而造成的。 第二节 归因风格与归因训练 一、归因风格及其测量 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归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 按照不同的维度,归因风格可以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稳定的和不稳定的、普遍的和特殊的、本性的和情境的等等。通常情况下,心理学家们主要研究个体内部的和外部的归因风格。归因风格与控制点在概念上很相近,都反映个体的归因倾向,但二者也有所区别。归因风格是一个一般描述个人归因倾向的概念。而控制点是由心理学家罗特提出的操作性概念,指个人对于自己行为控制力量位置的所在。 个体的归风格可以通过归因风格量表来测查,如舍里格曼等人设计的归因风格问卷。 二、归因训练 所谓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归因训练的基本思想是,个体在对自己行为的因果知觉中,存在各种归因偏差,通过归因训练,个体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归因反馈信息,从而消除归因偏差。 根据福斯特林的观点,归因训练可分为两条途径进行:其一是错误归因训练,其二是再归因训练。 再归因训练以韦纳、舍里格曼和班杜拉的理论观点为指导。再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常用的三种。 A 团体发展法; B 强化矫正法; C 观察学习法。 再归因训练的实施步骤: A 选择对象。按照训练的目的,根据归因风格测量挑选出由于归因风格不当而导致行为不适应的人作为训练对象。 B 实施干预。按照规定的一套训练程序,在阅读、数学、智力游戏和道德情境等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讨论、观察学习和强化矫正等方法。干预的时间和次数依训练对象的年龄而定。 C 效果测量。比较实验组与控制组改变,可以显示出训练的效果。 基本理论问题 1、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1)人们的心理活动归因——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 2)人们的行为活动归因——社会知觉归因的主要内容 3)人们未来活动的期望与预测 2、发生归因的情况 1)出乎意料的事情 2)令人不愉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