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
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设计一台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用于干燥颗粒状肥料。将其湿含量从0.04+0.001×1=0.041干燥至0.0003+0.0001=0.0004(以上均为干基),生产能力(以干燥产品计)3000+100=3100kg/h。(二).操作条件1.干燥介质:湿空气。其初始湿度和温度根据成都地区的气候条件来选定。离开预热器的温度t1为80℃。2.物料进口温度:θ1=30℃。3.热源:饱和蒸汽,压力400kPa。4.操作压力:常压。5.设备工作日 每年33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6.厂址:新郑市龙湖地区。(三)、设计内容(1)干燥流程的确定和说明。(2)干燥器主体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3)辅助设备的选型及核算(气固分离器、空气加热器、供风装置、供料器)。(三).基础数据1.被干燥物料颗粒密度ρs=1730kg/m3; 堆积密度ρb=800kg/m3; 绝干物料比热Cs=1.47kJ/(kg·℃);颗粒平均直径dm=0.14㎜; 临界湿含量Xc=0.013(kg/kg绝干料); 平衡湿含量X*=0。2.物料静床层高度Ζ0为0.15m。3干燥装置热损失为有效传热量的15%。(一)、设计方案简介:在化学工业中,为了满足生产工艺中对物料含水率的要求或便于储存、运输,常常需要用到干燥过程。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将颗粒状物料的含水量从0.041降至0.0004,生产能力为3100㎏/h。来自气流干燥器的颗粒状物料用星形加料器加入干燥器的第一室,再经过其余的四个室,在 42 ℃下离开干燥器。湿度为 0.00988 的空气经翅片换热器(热载体为400kPa饱和水蒸气)加热至80℃后进入干燥器,经过与悬浮物料接触进行传质传热后,湿度增加到0.02,温度降至43℃。最后将尾气通过旋风分离器和袋滤器,以提高产品的收率。流程中采用前送后抽式供气系统,维持干燥器在略微负压下工作。通过查阅资料和选用公式设计,干燥器较好的设计结果为:床层底面积3m2,长度与宽度分别取4m和1.5m,高度3.5m,隔板间距0.8m,物料出口堰高1.54m。分布板开孔率4.3%,总筛孔数120509个,孔心距6.8mm。挡板与多孔板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一般为几十毫米),使物料能顺利通过。湿物料自料斗加入后,一次有第一室流到最后一室,在卸出。由于挡板的作用,可以使物料在干燥器内的停留时间趋于均匀,避免短路。并可以根据干燥的要求,调整各室的热、冷风量以实现最适宜的风量与风速。也可在最后一、二室内只同冷风,以冷却干物料。干燥室截面在上部扩大,以减少粉尘的带出。此外,还确定了合适的送风机、排风机、旋风分离器、袋滤器、换热器和空气过滤器等附属设备及型号。(二)、干燥过程的流程说明湿物料由星型供料器加入、通过空气过滤器,后利用送风机的旋转产生的负压的推动使物料进入管路。然后,净化后温度为25℃的空气进入换热器,与压力为400kPa的饱和水蒸气进行热量交换,空气被加热,饱和水蒸气冷却被液化。出口处的空气温度,即进干燥器温度为80℃。工艺流程图如下:(三)、干燥过程的计算3.1主体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3.1.1 物料衡算W=G(X1-X2)=L(H2-H1)ω2===0.0003998Gc=G2(1-ω2)=3100×(1-0.0003998)=3098.76㎏绝干料/h W=G(X1-X2)=3098.76×(0.041-0.0004)=125.8kg/h H1=H0===0.00988kg/kg绝干气3.1.2 空气和物料出口温度的确定空气的出口温度应比出口处湿球温度高出13℃,即 T2=43℃物料离开干燥器的温度 的计算,即[1]由水蒸气查表得rtw2=2423将有关数据代入上式,即= 解得:θ2=42℃3.1.3 干燥器的热量衡算干燥器中不补充热量,,因而可用下式进行衡算,即式中 : Q3=W(2490+1.88t2) =125.8×(2490+1.88×43) =323436.5KJ/h Q2=Gcm2(θ2-θ1) =G(cs+4.187×X2)( θ2-θ1) = 3098.76×(1.47+4.187×0.0004) ×(42-30) =54941.4KJ/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及施工方案设计.docx VIP
- 1.关于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年中长期发展规划(详细版).pdf VIP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复习题.docx VIP
- 2025年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软件开发团队项目管理流程与规范.doc VIP
-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本币市场交易员培训教材 基础知识篇.docx VIP
- 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非洲的自然乐园.pptx VIP
- LTC流程设计与说明PPT课件.pptx
-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pdf VIP
- 08BJ3-2外装修标准图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