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 贴蒜泥法还可以用于以下病症: 贴患侧合谷穴治疗乳娥(急性扁桃体炎), 贴双侧鱼际穴治疗喉痹、喑哑(急性咽喉炎), 贴双侧涌泉治疗鼻衄不止(鼻粘膜出血),鼻鼽(变应性鼻炎发作期)和腹泻(急慢性肠炎)等。 感冒 (四)、面瘫 治法:祛风通络,养血和营 选穴:患侧颊车、地仓、四白、阳白、翳风穴等 药物选择:面瘫膏:蓖麻仁30g,马钱子5g,加朱砂1g 操作步骤:上药共捣研成膏,备用。每次选2-4个穴位,每穴取膏药绿豆大小贴敷,胶布固定,每天换贴一次,7天为一疗程。 常见疾病的敷贴方法 特别提示 本法仅限于治疗单纯性面瘫。 面瘫 四、禁忌症 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严防有强烈刺激性药物误入口、鼻、眼内。 2、对于可以引起皮肤发泡,溃疡的药物需要注意: (1)糖尿病患者慎用或禁用; (2)孕妇及瘢痕体质者禁用; (3)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辅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五、注意事项 1、刺激性强、毒性较大的药物,贴敷穴位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刺激过大或者发生药物中毒。 2、对于孕妇、幼儿、久病、体质弱者一般不敷贴刺激性强、毒性较大的药物。同时注意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3、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4、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5、本疗法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度出水泡等反应,可自然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6、贴敷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对于某种敷贴药物会出现全身皮肤过敏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7、贴敷部位出现起疱或溃疡者,待皮肤愈合后在进行敷药。小的水疱一般无需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穴位敷帖法 一、概述 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祛邪扶正、防病治病的一种疗法。 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 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 药物组方多采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的药物 具有一定的“发泡疗法”特征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毛垠、斑蟊、白芥子、甘遂、蓖麻子等) 捣碎或研末敷贴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泡疗法。 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若将药物贴敷于涌泉穴,通过足部吸收或刺激足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足心疗法、脚心疗法或涌泉疗法。 作用原理及特征 腧穴敷贴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 药物经皮肤吸收,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适用范围 本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症。 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风湿性关节炎, 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 胃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 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 适用范围 遗精、阳萎、 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 牙痛、口疮、 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 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二、基本操作方法 基本操作方法 (一)药物的选择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为研末用作腧穴敷贴。 与内服药物相比,敷贴用药有以下特点: 1、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现在常用的这类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姜、葱、蒜、肉桂、细辛、白芷、皂角、穿山甲等。 2、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巴豆、斑蟊、附子、大戟等。 3、选择适当溶剂调和敷贴药物或熬膏,以达 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 醋调:解毒、化瘀、敛疮,虽用药猛,可 缓其性; 酒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