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106.2-1995 杂交水稻组合 皖稻26.pdfVIP

DB34 T 106.2-1995 杂交水稻组合 皖稻26.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B34 T 106.2-1995 杂交水稻组合 皖稻26.pdf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杂交水稻组合 皖稻 26 DB34/T106.2-199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品种的选育来源、类型、适宜栽培范围、产量水平、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本品种的种子经营、大田生产和纯度鉴定。 2 品种来源和类型 2.1 品种来源:本品种系安徽省农科院所以粳型光敏核不育系 7001S 为母本,晚粳秀水 04 为父本, 于 1990 年配组而成。1994 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原名 70 优 04 。 2.2 类型属两系杂交晚粳品种(组合)。 3 适宜范围及产量水平 本品种适用于我省肥力水平较高地区作单、双晚稻种植。正常年份一般每公顷产量单晚 6750-7500kg;双晚 6000-6750kg 。 4 特征特性 4.1 植物学特征: 4.1.1 植株:株高 98.8-107cm,茎杆粗壮、叶鞘、叶缘、叶耳均无色、株型紧凑,叶片停秀,叶 色浓绿。主茎叶片数 16-18 张,6 节间,剑叶长 16.5 ㎝,宽1.7 ㎝,与主茎夹解 30°。根系发达。 4.1.2 穗 穗直立棒型,着粒密,穗长 18cm,单本栽插每穗粒数为 135-140 粒,丛插每穗 110-115 粒,结实率 75-85%。 4.1.3 谷粒 谷粒椭圆形,谷壳护颖金黄色,稃尖无色、偶有短芒。稻谷长 7.5mm,宽 3.7mm,长 宽比 2.0,千粒重 25g,米粒腹白小,无心背白,糙米率 84.4%,精米率 76.8%,整精米率 62.5%, 糊化温度低(6.5 级),直链淀粉含量 19.3%,中等胶稠度(58.0mm),蛋白质含量 9.9%,食味好。 4.2 生物学特性: 4.2.1 生育特性:感温、感光性都强,全生育期有效积温 1565.5-1796.4 日·度,活动积温为 3125.5-3596.4 日·度。5 月20 日播种,播种—始穗 102-105d,始穗—齐穗 4d,齐穗—成熟 45d, 全生育期 150-154d;双晚 6 月 20 日播种,播种—始穗 79-81d,始穗—齐穗 3d,齐穗—成熟 48d, 全生育期 130-134d。 4.2.2 分蘖性 分蘖较强,单株分蘖 6-8 个,丛栽分蘖 4-6 个。大田分蘖天数单晚 40d,双晚 20d, 成穗率 70-80%。 4.2.3 抗逆性 耐寒性强,抗旱耐涝中等,耐肥抗倒,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感稻飞虱,易感稻 曲病。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播种期 秧田播种量,秧龄。作单晚种植4月底至5月中旬播种,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30-45d; 作双晚 6 月18 日前播种,7 月下旬至月底栽秧,秧龄 30-35d。秧田播种量每公顷 225kg。 5.2 栽插密度 安徽省技术监督局 1995-03-15 批准 1995-04-01 实施 DB34/T106.2-1995 单晚株行距 10×27cm 为宜,双晚株行距 10×23cm,每公顷 37.5-45 万穴,每穴 4-5 苗,每公 顷基本苗 150-225 万。 5.3 肥、水运筹。公顷施纯氮 180 (双晚)—225 (单晚)kg ,氮、磷、钾比例 1:0.7:0.7。单晚种植 施足基肥,分期多次追肥;作双晚种植掌握“四主一补”施肥原则:以基肥、有机肥、分蘖肥、速 效肥为主,齐穗后 2-3 天适量补施粒肥。一般以 500g 尿素加 200g 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叶面喷施,或 看苗公顷追尿素 30-45kg 。后期必须保持浅水灌浆,干湿交替直到成熟,切不可断水过早。 5.4 防治病、虫害 在破口前和齐穗期每公顷用叶枯宁 1125g 兑水 900kg 喷雾防治一次白叶枯病,公顷用 25%扑虱 灵 750g 兑水 750kg,喷雾防治褐飞虱。抽穗遇阴雨天,可用 25%粉锈宁 900g 兑水在破口前到始穗 时喷施 1-2 次防治稻曲病。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厅提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