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高三)汇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散文阅读(高三)汇编

(2)“注意”析成分。如果是单句,要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如果是复句,要分析层次,明确层次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条进行叙述。 (3)“注意”明关系。明确本句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 2.两想到 (1)“想到”修辞。“想到”可能用了某种修辞,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2)“想到”情感。“想到”对文中的重要语句,需要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旨、情感等加以分析。 3.一抓住 “抓住”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主要有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答题模板: 1.先说表层含意,再说深层含意。 2.先说关键词语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 3.先说修辞手法,再结合文意理解。 “专题强化练(二十四)”的第7小题。 7.“土灶是生命的中心,乡村的统领”这句话如何理解?(6分) 这是针对土灶在乡村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温饱是最大的事,乡村中的许多事都是围绕着温饱而来的,人们通过土灶做出饭菜,维持着生命。同时,土灶也是一家人的中心,将一家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考点3| 探究 题型1: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是个性化阅读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考生不同层次地解读作品能力的考查。 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也包括该民族的成员个体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心理特点。中国人的传统心理特征主要有:①勤劳俭朴,自强不息;②求同务实,谦和持中;③家庭为重,亲疏有别;④伦理为纲,尊卑有序;等等。当代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特征主要有:①爱国爱家,关心社会;②义利兼顾,礼貌文明;③勤奋朴实,勇敢谦和;④标新立异,敬业乐群;等等。 人文精神包含三个元素:第一是人性,即对人的尊重,强调人的尊严,实际上也就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二是理性,即对真理的追求,对真理的思考,是广义的科学精神;第三是超越性,即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再说通俗简单些,那就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 阅读《四堡雕版》(文本见本专题考点1“例2”),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中的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①第一个问句,表明作者对四堡雕版儒雅景象的期待和进行实地考察的愿望;中间三个问句,表现作者在面对四堡雕版现实窘境时的痛心、无奈与不甘;最后一个问句,表现作者对四堡雕版前途的担忧,强烈呼吁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拯救。(3分) ②五个问句,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表现了作者对四堡雕版文化历史兴衰和未来命运的反复思考与追问,形成文章内在有机的文脉,串起全文。(3分) 得分策略 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两个善于” 1.善于选择审视角度 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领域的读者所获得的认识和启发是不同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彼此的审视角度不同。对一篇散文,可以从社会、政治、文化、个体、人格成长与形成等角度,来发掘其深层的意蕴。这就需要学会根据文本本身的内容多方位的联系,选择那些与文本关联较紧密的方面,作为考查视点。如[例1],我们就可以以一个传统文化保护者的身份,通过五个问句,挖掘出作品的深层意蕴,即表现作者对四堡雕版文化历史兴衰和未来命运的反复思考与追问。 2.善于进行层面切割 一般说来,对一个文本我们可以对它作字面上的解读,这是浅层面的。可以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解读,这就可以获得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理解,相对来说这就深了一层。可以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对文本进行解读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这还不够,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的生活实际,对文本进行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探究文本本身”的目的。 “专题强化练(二十五)”的第4小题。 4.作者认为“美的事物总逃不过重重磨难,以及它自身求生的挣扎”,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美”和“磨难”之间的关系。(8分) ①莫高窟中有很多珍贵的文物,代表着我国佛教文化的灿烂辉煌,它千百年来经历了很多磨难,遭到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是莫高窟残存的美仍散发着巨大的艺术魅力,这残存的美更值得珍惜,更应该得到保护。 ②美的事物是珍贵的,但它又不是永恒的,总是要经历磨难。真正的美往往不会孤立存在,它经常伴随着磨难出现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