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职中12-1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含答案).docVIP

北京市职中12-1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市职中12-1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含答案)

北京市职中12-1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含答案)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范正辞太平兴国中,以饶州多滞讼,知州事。至则宿系皆决遣之,胥吏坐淹狱停职者六十三人。会诏令料州兵送京,有王兴者,怀土惮行,以刃故伤其足,正辞斩之。兴妻上诉,太宗召见正辞,庭辩其事。正辞曰:“东南诸郡,饶实繁盛,人心易动兴敢扇摇苟失控驭,则臣无待罪之地矣。”上壮其敢断,特迁官,充江南转运副使。饶州民甘绍者,为群盗所掠,州系十四人,狱具将死。正辞案部至,引问之,皆泣下察其非实,命徙他所讯鞫。既而民有告盗所在者,正辞潜召监军掩之。盗觉遁去,正辞即单骑出郭二十里追及之。贼控弦持来逼,正辞大呼,以鞭击之,中贼双目,仆之,余贼渡江散走。被伤者尚有余息,旁得所弃赃,按其奸状伏法,十四人皆得释。此吾乡里事,而郡人多不闻之。饶州民甘绍者,为群盗所掠上壮其敢断,特迁官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15、默写(6分,每空1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劝学》) (2)位卑则足羞, 。 (《师说》) (3) ,知来者之可追。 (《归去来兮辞》))阅读下文,完成—22题。(分) .依次填写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分) 明白了父亲其实没有“母校” 20.-⑿段与小说的核心内容“父子的母校”看似无关,实则联系紧密,请说明理由。(分) .下列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有符合人物身份的,也有不符合的,试作分析。(4分) ①“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②“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 ③“信不信?那家伙!” (符合)第 句。 (不符合)第 句。 22.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很感人,请作具体分析。(写出两点)(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美”。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美的……请联系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最美”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角度;⑨自定立意;④字数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 C(A.给jǐ,B.量liáng,D煞shā) 2. A(B.八面受敌,C.隔膜,D.苍茫) 3.C 4.D 5.A  6.C (A项是网络文学走红的表现BD两项都是传统文学衰落的表现而非原因。) 7.C(原文是这些“年轻作家或……公众话题”) 8.B ( A项“说明……著名作家”于文无据C项“人们不再进行……了”说法绝对不符合文意D项“说明……的特征”说法错误原文“……受众的口味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9.C(狱:案件) 10.D(均为介词,表被动) 11.A(③属于侧面表现,④⑤⑥勇敢破案) 12.B(杀王兴,得到太宗夸奖,升了职) 13.(1)要点:定语后置;“上”“下”名词活用作状语;“用”(2)要点:“所以”“其”(3)要点:“封”“肆”“阙”“焉” 14. (1)描写景物: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的悲鸣; 手法:动静结合,(或反衬:以声衬静,以乐景衬哀情):寂静的渡口,春草茂盛,充满生机,可是杨花飘零,杜鹃鸣哀,动静结合,以乐写哀,反衬效果突出。 (4分,手法答出一种即可)   (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怅惘。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提示:“杨花”表现身世飘零;“杜鹃”表现游子思乡,此处指故国之思。)(4分) 15.(1)金就砺则利(2)官盛则近谀(3)悟已往之不谏 (4)引壶觞以自酌(5)因人之力而敝之(6)虽令不从 16.(示例)一只凌空的苍鹰,也能让你看出不羁的理想 一朵傲雪的梅花,也能让你叹出高洁的情操 (每句2分) 17.数量极大,谐音命名,追捧各自偶像。(4分) 18.①“光临”改作“回到” ②“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作“精神矍铄”③“高足”改作“学生” ④“欣慰”改作“高兴”(改出一处给1分) 19.父亲对儿子夸“母校” 父亲带儿子去看“母校” 儿子进了“母校”.这部分的情节表现了父子贫苦、艰难的生活现状,是父亲希望儿子读“母校”的原因之一(或“是父子对‘母校’的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原因”)。 这部分的情节表现了儿子的孝顺、懂事,使下文儿子进“母校”等情节显得真实可信。. (符合)①③ 因为父亲是个农民,对虚拟的“母校”只能含糊其词。 (不符合)② 因为父亲是个没文化的农民,说不出这么文绉绉的话来。.①“父亲”是个教子有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