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学教学札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经济学教学札记

中国古代经济教学札记 赵文龙 北京十一学校 札记1 中国古代的土地到底归谁所有?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正如鱼儿离不开水一样,离开了土地的农民也就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是中国历代农民的梦想,但很多人难以将这个梦想变成现实。且不说上古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个时候莫说土地归天子所有,就连农民自身,恐怕都是生为贵族的人死为贵族的鬼,是贵族的财富和商品。真正把一切献给了国家,献给了统治者,既没有什么个人自由,更谈不上什么土地私有了。即使是后来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了,土地似乎是私有了,果真如此吗? 表面上看,自秦国商鞅变法之后,国家承认了土地私有。废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土地。拥有土地的农民朝出暮入,辛勤田亩,春种秋收,夏播冬藏,终年不得休息,造就了发达的小农经济,也形成了领先于世界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在铁器时代,中国农业的发达是其他地区望尘莫及的,这与土地私有的国家政策对农民的积极性调动有关。 然而地真的是农民的吗?似乎又不完全是,因为拥有土地的农民大多来自政权的赏赐,很多古代政府都把给农民土地当做“德政”来看待。均田令自北魏时代实行,很多朝代多有仿效,很得历史学家的赞赏。既然来自政府赏赐的土地,自然有赏赐后还与不还的问题。实际上在均田制的年代,政府的赏赐是分两部分的,口分田和永业田,口分田占大部分,死后要还的,而永业田虽然可以归自己所有传之后世,但这部分土地实际上占的比重是不大的。说了归齐,农民的口分田只不过是租种国家的土地而已,与租种地主的地没有多少区别。所谓土地私有,政府之所以愿意把土地给农民可不是无偿的让农民拥有土地,更不是为了使农民富起来,说白了实际上让农民给国家种地而已。既然如此,那土地名义上土地私有了,实际上是国家大多把土地租给了农民耕作从中抽取赋税,仅此而已。明白了这个,也许会明白,古代很多王朝将重农政策叫的山响,为的什么,真是为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这么多年,这么多朝代过来,我的天,农民别说小康,大同恐怕早就实现了。然而,现实却是历代农民能够温饱已经是政府的德政了,杜甫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只不过是文人的温情想象罢了,所谓私仓丰实是否包括苦哈哈的农民实在是应该怀疑的。大部分时候农民的日子更多恐怕是温饱不足,饥寒有余。因此,有对老百姓同情心的文人才哀叹,今法律重农人,农人亦贫穷矣。由此看来所谓的重农只不过是先保证自己的利益,捎带兼顾了农民的利益,农民且莫把政府的棒槌当成针,重农半天不过是把养肥了,吃起来不硌牙而已。中国历史上两千年的重农莫过如此,当政者都是以俯视的眼光蔑视地看着农民,然后再摆出一副民胞物与的样子而已,有时连这样的样子都难以看到,所以重民轻徭薄赋的时候便是百姓感激涕零的时候,他们已经麻木到政府的剥削是天然的地步,稍微有点阳光,农民就已经感到皇恩浩荡了,真让他们和政府平视,别说当政者不愿意,就连习惯了低眉顺目的农民自身也觉得别扭。这样的时候,你说土地是谁的?恐怕打死他也不会相信,土地属于农民自己所有。 这样说来,似乎中国没有私有土地的农民了。那么小农又是哪里来的,政府分配给农民的土地不是还有传至子孙的永业田吗?那土地应该私有吧!况且还有土地买卖带来的土地兼并,还有因买卖土地或者其他原因如政治赏赐的得来土地的地主,土地不归这些小农和地主所有吗?这些人手里不是还有地契吗?土地买卖不是还可以进行吗?这些不都是土地私有的证据吗?应该说,没错,中国确实存在了土地买卖的现象,土地私有也确实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只是这些名为私有的土地真的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吗?这些土地的主人土地所有权真的能够得到尊重和保护吗?在中国高门大族良田万顷,一旦政治失势,别说土地财富连身家性命都不能苟全,哪里有什么真正传至子孙的产业。所以小民百姓最后都明白,在古代第一等事是读书做官,光宗耀祖,有了权力不仅有江山还有美人。也正因为如此,历史上很多有志者并不以事农业生产为荣,刘邦就为此受到过父兄的责骂和嘲笑。但是一旦人家取得了天下,咸鱼翻身,万民瞩目之时,天下姓刘之时,这个时候的刘邦曾经问过一度小觑自己的刘太公,我和哥哥的家业谁大?由此可见,普天之下,莫非王图的观念并非只存在于上古时期。骨子里中国人对拥有政权者态度都不仅是政治的服从还有经济上的归属以及文化上的臣服,总而言之,马上得到的不仅是江山,实际上还有财富和美人,正因“江山如此多娇”,所以才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为的什么,冠冕的说法解民倒悬,替天行道,实际上真正得到了天下,百姓依然如旧,该当差的当差,该纳税的纳税,哪里有什么百姓的天下和幸福。即使皇恩浩荡,不也照样缴纳皇粮国税。土地私有并非真正的私有,所有权的问题最终还是属于政府。 明晰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清楚在古代,土地归农民所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