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责任感的文言文.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责任感的文言文

关于责任感的文言文 篇一: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责任担当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责任担当 作者:张志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03期 高考,亦称国考,于国、于家,责任重大。与高考试卷的其他板块相比,文言文阅读无论是题型、题量,还是命题角度与要点,都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一直是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的一个部分。本文拟结合个人对2011年十六套高考试卷中文言试题的肤浅解读,谈一谈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责任情怀。 一.可取:为国家选拔人才负责 1.注重价值取向。德才兼备,高尚的思想情操不可或缺,否则可能贻害无穷。高考文言文历来注意选文的正确的思想导向,负载优良的文化信息的传承,丰富学生情感,内化学生完美人格,引导他们求真求实、向善向美,体现“文道合一”,其教育功能不容忽视。叙述类选文大多是积极而又充满阳刚之气的作品,其主人公为人或率直清廉,或孝顺友悌;为官或善于政务,或秉公办事;为将或深谙军事,或战死疆场。如安徽卷重情重义、为人低调的万斯,福建卷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李维肃,全国卷Ⅱ卓有才能、威武不屈的熊鼎等,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论说类选文或论道,或论政,或论学,往往关注民生,体现强烈的民本思想和人文情怀。湖北卷反对厚葬、提倡亲民的上表,山东卷推崇施行仁爱、严肃法纪的对话,北京卷对人特别是君主看人应多看优点、取其所长而不要盯着瑕疵的劝慰等,亲切而易于接受。 2.崇尚文化经典。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奇葩,阅读、理解、继承、弘扬文化经典是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考文言文试题从语文的学科特点出发,增加对文化经典的阅读,注重挖掘古代典籍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操、思想方法、价值取向和能力素养,增加了试题的文化含量,增强了试题的可读色彩,提升了试题的语文 品位。不仅很好地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发展性,可以较好地检测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语文素养层次;而且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品格特征落到语文的实处。福建卷借助《论语》片段教导人们向善,不回避错误,知错能改;浙江卷借助《论语》《韩非子》的两段文字,告诉我们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道理,取材古代,立意当下,立意文化。 3.强调综合素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的智慧”。从中可以看出,文言文阅读要求学生在文本所提供的语言环境中,掌握古代汉语知识,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文章章法技巧,进而吸收文化精髓。十六套语文试卷考查方式多样,分别检测了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等。根据高考《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考查了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以及翻译、断句等,除了常见的客观性选择题、主观性翻译题外,主观性断句题、简答题、解词题等题型纷纷出现,让考生自由袒露心声,发表见解甚至是具有个性化的评价意 见,由狭隘走向开放。湖南卷再一次详细标明选文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既是严谨治学的态度,也是民主开放的精神。 二.可行:为引导中学教学负责 高考,历来就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尽管“考什么,教什么”显得太绝对而不那么靠谱,但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人所共知。2011年文言文试题选文丰富,考查形式多样,展现了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空间的极为广阔,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1.选文丰富多彩,避熟就生。从选文的范围看,涉及战国、西汉、唐、宋、元、明、清等诸多朝代的作品,既有正史,也有先秦诸子散文、清代文人作品。从选文的题材看,既有史传类人物传记,也有野史类名人轶事;既有亭记,也有碑传;既有奏表、序文,也有论说类随想。从写作技法看,这些文章大都以写人记事为主,故事情节相对集中;论说文观点明确,议论说理实在。文言测试的选材,已不再拘泥于传记,出现了多体并存或多体交叉,努力打通不同文本的脉络,涵盖汉语言文学、文化与思想的诸多方面,能够改变部分师生“考人物传记喜上眉梢,考非史传愁眉苦脸”的现状,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只要符合课程标准阅读文言文和考试大纲考查“浅易文言文”的要求即可。 中学语文教学重在教会学生知识和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高考文言文在选材上的避熟就生的潜规则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试卷不仅不直接取材于教材(包括读本),而且近几年选自正史的比重不断减少,曾经风光无限的《史记》《汉书》2011年也已经是“硕果”仅存(湖北卷出自《汉书》),即使是论说类、笔记类文本,其作者也不是特别知名的作家,阅读时的陌生感既是高考命题的原则,更是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的体现。 2.断句题渐受青睐,值得推崇。断句,古称句读,是我国文言文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