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 工程力学.pdf

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 工程力学.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卷期工程力学年月文章编号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吴巧云朱宏平樊剑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结构湖北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易损性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上地震动的选取亦没有考虑近远场地震的不同且对于房屋建筑的研究较少因此综合考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阻尼比为的谱加速度考虑近场及远场地震的不同性质对一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定义了结构整体的个极限破坏状态提出了基于结构极限破坏状态确定结构抗震性能水平的方法最后基于

29 卷 9 期 Vol.29 No.9 工 程 力 学 2012 年 9 月 Sep. 2012 ENGINEERING MECHANICS 117 文章编号:1000-4750(2012)09-0117-08 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1,2 1,2 1,2 吴巧云 ,朱宏平 ,樊 剑 (1.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2.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结构湖北 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钢筋混凝土结构易损性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上(PGA),地震动的选取亦没 有考虑近远场地震的不同,且对于房屋建筑的研究较少。因此综合考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阻尼比为 5% 的谱加 速度,考虑近场及远场地震的不同性质,对一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定义了结构整体的4 个 极限破坏状态,提出了基于结构极限破坏状态确定结构抗震性能水平的方法。最后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 的结 果,采用该方法对结构进行基于性能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得到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对结构在不同 参数及不同 IM 地震动下的易损性能进行评估和对比分析。从而可以根据结构的实际地震需求从概率意义上判断结构所处的地震 破坏状态,为今后震害预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增量动力分析;易损性分析;近场地震;性能水平;地震需求分析;易损性曲线 中图分类号:TU375; TU311.3 文献标志码:A doi: 10.6052/j.issn.1000-4750.2010.12.0944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FRAGILITY ANALYSIS OF RC FRAME STRUCTURES WU Qiao-yun1,2 , ZHU Hong-ping1,2 , Fan Jian1,2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2.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Control Structure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of structural vulnerability of RC structures mostly focuses on seismic intensity or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The selection of ground motions did not conside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ear-field and far-field earthquakes, and the research on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less. Therefore,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and damping ratio of 5% of the spectral acceleration,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natures of ne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