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三次思想解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座城市的三次思想解放

一座城市的三次思想解放安徽省委主要领导多次指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崛起的速度”。铜陵的三次思想解放实践,为这句话作出了生动注解。 大江东去,遇铜陵,辗转洪波朝北向,遂有李白放歌“我爱铜官山,千年未拟还” 历史也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时间长河,铜陵在新时期孕育的解放思想、革故鼎新的独特气质,正是这条长河中的一道壮美激流。1991年11月14日,铜陵市决策层借助《铜陵报》,策划推出了《醒来,铜陵!》等政论文章,疾呼“必须解放思想,向一切僵化、陈腐、封闭的思想观念开刀”。此举一度震动海内外,而《醒来,铜陵!》随后也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成为铜陵最为耀眼的一张城市名片 思想解放从来不会一劳永逸,1998年、XX年,铜陵又先后发起了《起来,铜陵!》大讨论、《崛起,铜陵!》大讨论,剔肤指骨、直抵要害 安徽省委主要领导多次指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崛起的速度。”从“醒来”到“起来”再到“崛起”,铜陵的三次思想解放实践,为这句话作出了生动注解 1991:醒来,铜陵! “铜陵这块土地太板结了,要松动松动。”1991年,时任铜陵市委书记孙树兴如是说 这一年5月,在传达学习安徽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时,铜陵市决策层感慨:回顾过去的10年,成绩当然是明摆着的,然而,1990年与1985年相比,全市全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值增长31.9%,但销售收入利税率却下降2.85%,资金利税率下降2.28%……高速度为什么没有带来高效益?为什么铜陵凡事都比外地慢半拍?为什么人们办事效率差、精神不振作,缺乏沿海地区和山东那样的强旋律、快节奏?全市大小街道,为什么就找不到一块像样的广告牌? 时任铜陵市长汪洋主动提出:“看来要组织一场讨论活动,把大家的思想激活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时年36岁的汪洋,思维超前,作风果敢。在他的倡议下,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一次以“理思路、抓落实、奔小康”为主题的经济思想大讨论 随后,汪洋专门从市直机关抽调人员,组成了一个精干的策划写作班子,以备必要的时候在《铜陵报》上发表系列社论,“刺激一下,试探一下”。他指定市政府办公室综合科科长姚焕文起草第一篇,“开篇之作,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要一炮打响”,“要有深刻的思想、鲜明的观点、翔实的材料、有力的论证,文风要泼辣,文笔要犀利” “为了消除我的顾虑,汪洋市长特别交代我放开胆子写,不要怕,有问题他负责。”在接受《决策》采访时,姚焕文对汪洋的过人胆识钦佩不已 9月25日,铜陵市以“万人大会”的形式,正式揭开大讨论的序幕。随后,市领导分头展开调研。调研中,他们发现,相当一些官员不是把大讨论的重点放在破除陈旧的观念上,而是急于上项目、争投资,还有一些班子护短遮丑,不敢一针见血 汪洋主张:“对旧思想要冲一冲!”经过反复酝酿,铜陵市委、市政府决心抛出《醒来,铜陵!》这篇揭短亮丑的文章,利用现代化舆论工具,给大讨论缺少波澜的湖面掷去一块有棱有角的石头! 当时,有人预先翻看了文章初稿,认为有政治风险,不能发,但汪洋的态度却异常坚决:“不过我认为还是要发。” 11月14日,三易其稿、署名“龚声”的4000多字长文《醒来,铜陵!》,赫然刊登在《铜陵报》的头版头条,市电台、电视台也相继播发 ――文章第一次把铜陵10年来的成绩、特别是经济效益低下的数据和盘托出; ――文章第一次把铜陵的短处亮出与沿江三市作比较,躬身自问:“为什么同处一江景不同?” ――文章挥起理性的解剖刀,从大量事例入手,对多年积淀在铜陵人身上的计划经济意识,进行了无情的解剖; ――文章最后深情地呼唤:“改革大潮澎湃。历史不允许我们再躺在产品经济上酣睡了。环顾神州,时不待人:沿海经济上去了,山东经济上去了,省内各地市也在你追我赶。每个有志的铜陵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怎样才能无愧于脚下这块浸满烈士鲜血的土地?!” 今天我们读着这些话,已经耳熟能详不新鲜了。可在姓“资”姓“社”激烈交锋的1991年,这些话却是十分刺耳的 《醒来,铜陵!》一文发表的前夜,《铜陵日报》现任总编刘宇飞受命熬了一个通宵,对文章进行精心编辑。他告诉《决策》,文章发表后的数天里,编辑部的电话都被打爆了。一种意见认为,此文敢于揭短亮丑,振聋发聩;另一种意见说,“大棒朝下打”,未免不公 11月15日、18日,《铜陵报》分别召开全市部分厂矿长(经理)座谈会、市政府部分成员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大家都知道这篇文章大有“来头”,于是纷纷大胆直言,针砭流弊,陈献良策,各抒心迹:“搞好大中型企业不是一句话。讲起来,这也支持,那也支持,但需要支持的时候,他离你很远”;“领导工作没干好,官照当,钱照拿,这样的政策不利于改革开放”…… 与此同时,大量来稿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