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传记之把握作者的情感取向.docVIP

古代人物传记之把握作者的情感取向.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人物传记之把握作者的情感取向.doc

古代人物传记之把握作者的情感取向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起者,?d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龅代陵将,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1.白起被称作“战神”,你能用文中事例简要概括说明这一特点吗?请至少举出三个事例。   2.白起最终引颈自裁,认为自己“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你从“诈”“坑”“足以死”中能看出作者蕴含的情感吗?   解析:1.这道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事件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能大概理解文言文意思,并且能根据要求进行事件筛选、归纳、概括。这道题是要求考生对白起战功赫赫的事例进行概括。要注意概括事例完整,注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事件。   2.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关键词,把握作者情感取向的能力。考生要注意文言实词的含义及用法,感受、体会白起对自己曾经的行为的评价,进而判断作者对白起的情感态度。   答案:1.白起进攻魏国,俘虏了魏国将领,斩杀十三万人;白起与赵国交战,淹死赵国士兵两万人;赵、韩两国派苏代劝说应侯,侧面说明白起在列国中战无不胜的威望,白起作战让列国畏惧;白起劝说秦王不要不进攻邯郸,说明白起在作战方面的远见;白起坑杀赵军,让赵国受到重创。   2.“诈”,欺诈。“坑”,坑杀,活埋。“足以死”,足以一死。这句话是白起临终前对自己作战的评价,坑杀赵军,是他一生作战中最为惨烈的一次。白起认为自己被处死是罪有应得,自己虽然为秦国打天下,但用欺诈之术来坑杀敌军,也是胜之不武。这些话蕴含了白起的忏悔;同样,这些?也是司马迁对白起的评价。白起在作战中的酷烈行为,在司马迁看来是残酷不仁的。对以此取得的胜利,司马迁是不屑的。   【技法指津】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对于古代人物传记,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要能把握作者的感情取向,从而准确理解历史人物。   如何把握作者的感情取向?学生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注意对人物的正面描写   人物传记,会写有关传主的几件事,这些事会传达出作者对传主的情感取向。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写了蔺相如三件事情: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将相和。这三件事分别表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宽容大度等性格特点。从这些事件也能看出作者对蔺相如这个人物是赞赏有加的:一个小人物,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以其善辩的口才让国家免于羞辱。学生要善于从传主的具体事件中感受作者的感情取向。   二、注意对人物的侧面描写   一篇传记,在很多时候不只是写传主的事情,还会写其他人物对传主的评价,或者通过其他人物的事情,来侧面表现传主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侧面描写,刻画烘托传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比如对蔺相如的描写,文章一开始,就将蔺相如和廉颇进行了对比,廉颇是位将军,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蔺相如是个太监的舍人,地位低下。二人身份有别,地位悬殊。而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后,地位突起,超过了廉颇。廉颇口宣恶言,要羞辱蔺相如。而蔺相如对廉颇避让、宽容,让廉颇认识到自己的狭隘,最终负荆请罪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