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瑶海庐剧团的人类学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肥瑶海庐剧团的人类学研究.doc

合肥瑶海庐剧团的人类学研究   摘 要:安徽地方戏庐剧的研究现状是,总体研究数量很少、对中路庐剧研究极少、研究观念不够新颖、对民间庐剧艺人关注不多。作者从音乐人类学角度,对一个民间庐剧团跟踪研究逾一年时间,从全新角度探究传统庐剧的传承与变革。   关键词:庐剧;瑶海庐剧团;本土文化   一、瑶海庐剧团历史与发展   瑶海青年庐剧团从1997年成立。虽然在合肥地区这个戏班的资历不算是最老的,但因其演出的形式和范围涵盖了当下合肥地区民间戏班的两种主要形式,其人员构成也反映了当下合肥地区民间戏班的主要状况,而其运营的效果也是在同行中出类拔萃的。所以它足可以作为活跃在合肥市及周边地区的诸多民间戏班的一个代表。   剧团刚刚成立那几年,以接演包场戏也就是“唱台口”为唯一的营生手段。由于那个时候一年中“台口”比较多,所以在一年的多数时间也忙得很充实。这几年,“台口”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民营剧团的数量并没有减少,所以相比之下生意就淡了不少。为了利用“台口”减少后多出的空闲时间,?⊥畔衷诳?始在肥东路口,也是就宋团长家门口,进行每日的“卖票演出”。说是卖票演出,其实也是给还是不给以及给多给少也都是观众自愿的事情。所以这种演出形式连“勾栏瓦肆”都不能算,倒是与旧时街头卖艺类似。因此这种演出的收入是没有保障的,不过作为团员们每天糊口还是足够了。   二、演出纪实   瑶海庐剧团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演出的。他们把演出分为两大类:“唱台口”和一般演出。凡是有邀请方出资请剧团到当地去搭台唱戏的都叫“唱台口”。这种演出形式搭台比较正规,演出设备比较齐全,团员们在思想上也格外重视,演出前在台下都要真正地对戏。因此演出效果也比较完整和正式。现在请剧团“唱台口”主要情况包括年戏、修谱戏。   另外一种是平日的“卖票演出”。这是剧团常年在街头、公园的演出形式。总的来说这种演出与“唱台口”相比在舞台和设备上都要精简不少。演员在演出时也比较放松,常即兴加入插科打诨来活跃气氛,或用加入水词来捧观众求施舍。演出效果与“唱台口”相比,更轻松活泼、平易近人。瑶海庐剧团日常演出,主要包括在小花园的白天演出,以及在肥东路口的晚上演出。   (一)“唱台口”。在每年的十二月入冬以后到春节前的一短时间,剧团会进入一个短暂休假期。这个季节天气寒冷,而在春节前群众都要置办年货准备过年,没有看戏的时间和需求,因此这个季节是演出的淡季。演出的旺季则是在紧接着的春节期间。一般从年初三就开始“唱台口”了。因此每年的春节,各个私营剧团之间就是进行一场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除了春节的旺季之外,在一些重要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的时候,也会有生意。主要动机是某社区领导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或是大姓氏家庭修家谱。   (二)日常演出。与合肥地区其他一些私营剧团不同的是,瑶海庐剧团在演出旺季过后仍然每天在“小花园”和肥东路口演出。一般是下午在“小花园”,晚上在肥东路口。哪怕是夏天最热的三伏天都没有间断演出。由于平时的演出没有邀请方,因此观众都是一些戏迷和过路看热闹的人,收入就是观众赏的看钱,至于给多给少就随观众了。所以,平时的演出主要作用是让团员们自给自足,一个人一天平均赚20多元,夫妻俩就50多,对他们来说维持一天的生计就够了。这样一来既有一群演员常年在自己手下,又让他们的业务水平始终保持。待过年旺季时候“唱台口”才是重要的赚钱时候。如果平时不坚持着,到唱包唱戏的旺季再开始张罗人马,就手忙脚乱,演员业务荒废、甚至会凑不齐人马。如果那样,那就误事啦。这正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道理。在笔者看来,相比其他只唱包场戏,保留一年几休习惯的戏班子,这个剧团显然运营的更好。这与宋三姐的管理才能不无关系。   三、文化思考   2006年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庐剧旧称“倒七戏”,从清末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种扎根于合肥普通民众的地方小戏,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流淌着合肥本土文化的血液。活跃在今天合肥地区的民间庐剧团,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用自己的行为较完整地维系着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而瑶海青年庐剧团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正是这样的原因,诸如瑶海青年庐剧团的人群,在无意识中扮演了庐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正统的传人。更重要的是,瑶海青年庐剧团与他们的观众一起用看戏和听戏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构成的音声景观,维系了一种合肥本土文化的活态。本文正是通过历史的、地理的、社会的、局内的、局外的视角来阐述这个结论,并期望更多的目光和舆论来关注像瑶海青年庐剧团这样的人群,并给予他们以及他们行为以最真实的名分。   在笔者田野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瑶海青年庐剧团已经是后继无人了,这个现象普遍存在于民间庐剧团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物质文化遗产,它不可能被摆在博物馆里珍藏,一旦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